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徐军:平台赋能推动To B和To G市场治理与产业融合
  • 发布时间:2021-08-17 www.cechina.cn
  •   一、制造业企业现状
      现代制造业将长期处于高度竞争、复杂管控、严格协同和全球化市场开拓的经营环境,企业受成本驱动,需要采用节省开发、优化实施和成本可控的新技术、新服务。同时,工业企业也在寻求增加订单、优化工艺和提升产品质量,并希望最大限度地减少人为失误、计划外停工,缩短培训时间、提高设备利用率,以及降低其他各种形式的成本和浪费。企业的这些期望,从根本上反应出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的转型需求,因此,在我们看来,工业互联网不能是花拳绣腿——不是为建设示范而不产生效益,不是为“申报”、“占坑”和“造势”而浪费国家经费不做科研输出。从最初的项目类型百花齐放,到聚焦在核心技术攻关,再到推动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从最初的平台基础投资类型,到提倡推广应用,再到强化供应链协同,突出“链主”牵引,这是市场和国家调控的力量,在不断的优化资源、抓核心和找痛点。
      企业的上述期望,基于战略思考是围绕可持续竞争优势和新型能力打造的需求主线,期望通过利用工业互联网技术为企业的营销网络优势、产品技术质量优势、卓越绩效管理优势、品牌文化优势提供强力支撑,实现互联互通,提升企业经营管控水平,带动行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工业转型升级发展的进程,这是企业发展生存的根本。
      二、平台赋能企业
      大部分平台公司和企业通过平台赋能,重点打造三个方向的能力:
      1.基于互联网的营销管控能力
      主要采用 “B2B2C+O2O”模式,推动综合快消品采购和零售电商平台,对接ERP、BI等系统,实现生产、销售、物流、财务和会员管理一体化。
      2.精益生产管控能力
      通过重点建设生产过程管理体系的信息化与自动化系统,结合建设硬件配套设施实现自动包装和立体仓库等自动化模式,有效整合自动化生产系统和ERP系统,提升生产全过程的精益生产管控能力和降低成本,实现生产过程管控的实时化、可视化和数据化。
      3.精细化供应链管控能力
      为有效解决全供应链系统的信息互联、打造全过程精细化管理能力,以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为契机,深度整合企业产品原材料和半成品上下游全供应链资源,实现全程覆盖、实施监控、互联互通、智能分析的目标。
      三、从“产业大脑”到“未来园区”
      除了打造To B企业侧的能力之外,工业互联网也提升政府侧高质量经济发展层面的决策能力。通过技术平台建立区域的产业大脑,工厂—企业—园区—城市—运营中心(大数据)的管控治理实现多级联动、通过大数据汇聚“一张网”,建设示范区的“产业大脑”,链接产业上下游,全面打通产业信息和数据资源,使政府能够通过平台系统掌握产业态势、产业底数、产业结构情况,促进政策链、产业链与服务链深度融合,最终助力资源配置、技术研发、人才培养、政策制定等领域都能“先行一步”,进而全面建立新型政府侧决策能力体系:
      1.让数据懂业务
      通过业务流程再造汇聚数据要素,解决数据怎么来的问题;
      2.让数据守规则
      通过制定规则促进数据流动,解决数据怎么用的问题;
      3.让数据有价值
      通过数据与各种资源要素融通应用,解决数据转化为生产力的问题;
      4.让数据闯市场
      通过贯通消费与制造,畅通产业链和供应链,解决数据循环的问题;
      5.让数据架桥梁
      运用数据理清政府与市场边界,解决资源要素最优化配置的问题。
      大唐融合在To G侧以工业领域为突破口,以产业大脑为支撑,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以“未来工厂”、数字中心及未来产业先导区等建设为引领,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融合应用,实现资源要素的高效配置和经济社会的高效协同,形成全要素、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全面连接的数字经济运行系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图:大唐融合协同管理模型图

      工业互联网建设包括网络、平台、安全三大功能体系。大唐融合从To B和To G两个维度,依托中国信科集团5G网络技术和安全技术以及自主研发可控的平台优势赋能企业、园区、政府、区域公共服务平台。
      四、打造政企合作多平台
      为提升To B垂直产业的资源配置和数字化转型效率,大唐融合牵头,在各地原有分公司基础上,成立青岛、云南、武汉(黄石)、重庆、无锡等多地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运营职能平台公司,为当地重点产业提供云SaaS租赁业务,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可复制的解决方案,“量体裁衣”,在和三大运营商共同合作打造的云市场中,根据各地的产业形态,快速和生态企业合作复制推广行业应用,上下游产业链资源配置服务,开拓新的资源融合模式和发展空间,携手重点产业行业应对转型升级挑战,共谋发展新动力。当前,应用和解决方案已逐步廉价平民化,平台不再简单以SaaS应用租赁作为主要商业模式,平台需要的是自我造血能力,只有用户、企业、生态逐步庞大,平台的生存和创新能力才能可持续。为了通过平台激发各地不同行业的发展,平台和当地To G和To B是相互融通的,垂直行业平台和产业大脑数据相通、政策引导、实际数据支撑政策的导向性,使得资源配置更合理,各地政府相关政策投入也更立竿见影。平台不单单是IT公司的平台,是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创新,是企业和国家互通有无的通道,只有供需市场有交易活动,平台才能存活并持续发展。
      五、创新是发展的基石
      在技术研究和创新领域,复制自己的生态合作伙伴能力,覆盖平台公司所重视的产业链或垂直行业,与三大运营商积极合作,通过运营商已有的CRM庞大的网络客户资源,快速精准定位前端技术应用市场探索成本,将网络、平台和应用捆绑,快速定位企业需求,通过共同成立灵活的创新中心和创新实验室识别适配生态伙伴企业能力。创新中心和创新实验室聚焦数字智造,共同开展共性技术和产业现代化制造技术研究,探索行业发展创新模式,为模具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内生动力。我们发现大部分企业跟着潮流做产品,都想从产品复利中获得收益,而垂直行业,不同企业所处的阶段不同,采用的工艺不同,甚至是环境差异都会导致解决方案调整适配,投入成本无法估量,产品无法复用,人员要求高,使得这部分定制化和创新联合的市场得不到资本的青睐。大唐融合作为央企,是西门子大陆区铂金总代,也是PTC的总代,依托国际知名制造企业的先进理念和思维模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通过自研平台和先进解决方案的理念融合,使得创新成本快速下降,战略方向清晰。同时,得益于央企与各地的渠道资源,加快新技术的试点实施。通过政府导向的试点示范减少企业资金投入压力,引导政策资金的补贴,使得科研经费落到实处。
      六、人才是创新的源泉
      在职业人才培养领域,大唐融合联合全国十几所理工院校、高职高专院校和企业,基于工信部创新工程项目实施交付的过程契机,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实训基地,以面向各地重点行业所需的工业互联网新型人才培养为核心,促进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满足行业对人才与创新的需求。并依托清华和华中科技大学的新工科教学体系和在线教育资源,共同打造工业互联网线上教育平台,使得企业的经验、学校的理论、社会的需求三者融合,减少学生、社会再就业或转型人群的学习成本,加速与产业所需人才适配,提高人才要素交易效率,减少人才要素的交易成本。通过在产、学、研的全方位合作,将工业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平台化设计、网络化协同、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服务化延伸的新模式和新知识快速注入各地产业人才,为产业集群腾飞增加新的引擎。
      七、共建未来
      中国信科作为5G核心技术推动者和标准必要专利拥有者,在大力推行5G应用场景上能力突出。与三大运营商签约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推进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向行业纵深挺进。例如打造5G全链接工厂的先行示范项目。数据中心云服务器和外网建设等方面借力运营商已有资源,内网建设一体化解决方案交付能力依托集团内部资源,平台运营和研发依靠全国各地的运营公司和运营商共同推广运营,垂直行业解决方案和应用市场依靠合作生态和各大平台资源互换。通过集团与运营商的合作、平台和平台的合作,共同打造5G+工业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尤其是API扩展开发和数据整合方面,大唐融合在各地政府和企业对各自数据绝对所有权基础上,在明确的授权流程下,通过从多个数据源添加数据提升数据挖掘的价值,虽然目前以授权的方式做数据产业价值探索看似低效,但从应用场景获取数据,通过共享数据的方式挖掘价值的模式已实现了突破态势。
      通过平台、解决方案和大数据能力,依托产业链条梳理数据价值,协同与治理政府—企业—园区之间的业务。从基础设施、应用推广和国家核心能力打造三个层次,我们的能力还处于第一阶段,正在努力向第二阶段迈进,部分实现了自动化、设备联网、信息化、数据积累汇总阶段,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是一蹴而就的,是循序渐进,逐步迭代的过程。市场的治理与产业的融合不是单纯靠政策就能打通与厘清的,而是在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示范区带动跟随区,发达区域联动发展中区域,平台与解决方案供应商配合协同下逐步构建成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活力生态。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