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倪光南:中国云计算产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 发布时间:2011-07-11 www.cechina.cn
  •   2011年7月6日,“中国云高端论坛”在北京新世纪日航酒店成功举办。本次论坛以“云变革 云未来”为主题,由工业和信息化部指导、中国信息化推进与公共服务平台与国家软件公共服务平台主办、中国信息化推进联盟支持、赛迪网承办。以下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的演讲实录:

      尊敬的刘秘书长及各位嘉宾、在座的专业媒体,看到我很多东西大家都很清楚,抛砖引玉。主要给大家做几方面演讲,第一对云计算的看法,因为云计算是新的计算模式。第二,特别是强调,我们要打造自主可控的云计算产业链。第三,从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角度,产业结构调整当中来看云计算产业的机遇。第四,我们为什么支持云计算、关心云计算?因为我们可以通过信息化实现可靠的、低成本信息化。
      第一,云计算作为国家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很重要的一部分,国家领导人对此也高度重视,而且我们认为最后给中国进一步的发展,无论是IT以及信息化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云计算的定义有很多,这里我写了两个,一个中国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委会的定义,一个是维基百科的定义,其中关系不大,其实我觉得大家都知道,没有一个精确定义,还在不断的发展。
      (如图)这个图比较形象,大家知道新一代信息技术,比较突出的是无论云计算也好、物联网也好、移动互联网也好,最后我们得到一个结果,总的结果是,我们看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物都可以和云计算平台里去,这是很美好的图象,也是我们很快可以在现实中看到的。
      计算模式,我比较同意每十五年会进行一次新的变革,我认为有四次变革,第一是集中计算(主机-终端):上世纪60年代中期主机成熟,第二是个人计算机(PC):1981年IBM推出PC,第三是互联网:上世纪90年代中期浏览器成熟,第四是云计算:2010年。这四个15年左右,我觉得IT还可以,我估计云计算会维持一二十年,也许将来会有新的模式,我不知道,但是我想云计算会维持一二十年的方向不会错。
      云计算不是一步到位的,我们曾经看到网格计算,在学术界比较热闹,以并行计算为主的,再到公用计算再到SaaS,云计算一步到位,这种提法还是很好的,云计算包含了它,SaaS是云计算的一种服务,所以云计算是很好的概念,能够把我们这些演进综合起来,所以这个名词还是有相当强的生命力,为什么发生云计算?这是市场驱动力。
      (如图)这个信息化是很形象的,目前我们的信息量大概1GB,但是我们知道2020年预测,35.2ZB,也许会超过它,因为现在我们知道谁都可以制造信息,所以这是信息爆炸。
      (如图)这是我们云计算专委会手册上云计算的发展过程,它从社会经济发展方向看到云计算的必然性,从三个纬度,互联网环境发展,软件作为服务的发展,以及大众参与计算的发展,所以总的意思就是说明云计算有它的必然性,是我们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现象,是IT发展到现在必然的趋势。
      我们特别看到互联网是云计算首先的起源地,为什么?这里写的很清楚,因为互联网目前主要是先免费使用再收钱,不是先卖软件、先卖硬件,所以必须要求低成本,高扩展性等等优势,所以互联网大体是这样发展起来的,所以从互联网发展是很必然的。现在互联网整体加速中,如果没有云计算支持,它很难维持,这是我想重点强调的。
      (如图)这是我从电子学会云计算专委会的白皮书中摘取的,因为我们说云计算最重要的概念就是云计算要像水和电一样,这是传统产业发展的道路,从每家挖水井到自来水水管,工厂从产业化电器发电一直到现在电网输电,所以云计算要像水和电提供服务,这是传统产业的趋势,一定没错,它还是有一些不同的地方,相同的大家知道,这是按需付费的,这是特征,但是有些不同,因为云计算提供信息,而水和电提供的是物质,我们世界上无非是物质能量和信息,信息有它的特色,信息是可以无限拷贝,不需成本的,所以你看云服务比水电服务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它更有优势,虽然它们共同走的一条道路,从个人用户不可共享的方式到服务的方式,但是它能提供比水电服务更好的特色,大家知道无论形式和功能等等,你知道信息拷贝一万次没有关系,拷贝一万次也没关系,可以拷贝无限次,云服务器虽然是传统的服务方式继承,但是由于信息服务有非常特殊的优势,是比水电服务更有利的服务。
      云计算分类,大体上目前大家比较公认的分类是,从IaaS到PaaS再到SaaS等,比如说未来物联网也可以作为服务业提出来,所以一切服务都是云计算的趋势,服务对象是“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有人提“企业云”,“行业云”,我想大企业很可能是利用“混合云”的模式,比如对政府的内部或者企业的内部可能是“私有云”,但是对公可能是“公有云”,所以我觉得很可能这三种分类大体上可以覆盖“工业云”,往往很多情况都是“公有云”、“私有云”接口,物联网很多是“公有云”,“私有云”也有。
      第二,为什么我们对云计算比较关心?我刚才说到因为云计算给我们机会,中国可以打造自主可控的,因为云计算对中国的意义是,云计算加快了对IT架构的变革,由于离开垄断的终结,以及一切都是服务,从而我们有一个优势,这些对中国和发达国家基本上同样是新的,大家都需要从新开始,在这种情况下,对中国有很大的好处,传统架构,我们知道这个是很胖的边缘、很瘦的核心,这个不太好翻译,重量级边缘,过去对PC要求非常高,但是核心可能不是太高的,但是我们现在看到这些云计算不一样了,我们知道云计算边缘很瘦,核心很肥,你可以用你的手机、平板电脑、智能电视基本上可以显示硬盘的功能,而且你知道云本身就很厉害。
      再说一下产业链,这个产业链很难画(如图),我这里画了几块,刚才我们有一些厂商供应云计算的硬件、软件、基础设施,一部分是平台是提供商,此外我们需要云平台使用者/云计算服务商再到云计算用户,我刚才说轻量级边缘不是少,因为轻量级很简单,笔记本电脑也太大了,所以现在我们的云端设备太多了,汽车也是,车载电脑。所以会有大量的云端摄入。
      这样我们看到云计算的自主可控非常重要,什么叫信息安全?如果不是自主可控,就谈不上安全,这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国来讲,很多自主可控还是要依靠外国的技术。没有自主可控就没有安全,云计算给我们一个机会,整个产业链我们可以全部做完,比如说硬件。
      国产云计算产业链实例,北京云,亦庄云。我们知道中国最重要的市场,央企在试用云计算,中国无论是电网、通信、金融、交通无论哪个领域都是世界第一的,云计算的应用是非常好的。我们现在知道中国政府是第一推动的,第二推动的
      第二推动的是云计算、物联网运营商,所有的IT产业公司都要想办法在云计算之中发挥自己的一些作用。
      第三,云计算促进“中国制造”迈向“中国创造”,制造方面,我们最大的问题是中国制造,政策太低,我们希望变成中国创造。怎么变?PC产业不能转向“中国制造”,没有机会。
      云端设备发展很快,云端设备和PC有很大的不同,很重要的一点是架构,现在的CPU不但可以用英特尔的还可以用ARM,将来你发现都是wintel架构,云端架构有N个架构,如果我们做得好,三分天下、四分天下也是有可能的。
      处理能力,以前云端设备要求很高,现在云端设备要求不算太高,这就很有力了,我相信我们可以看到有很大的不同,就不详细讲了。
      这是摩根史丹利的数据,2012年智能手机销量会超过PC销量。PC现在已经下降了,什么起来了?智能手机加智能手段就要起来了。iphone、ipod上升的速度超过了浏览器的发展速度。中国的优势是中国拥有巨大的市场,这是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很好的机会。
      最后简单说几句,很多信息化看每人有多少PC、有多少带宽,对于我们现在当务之急,我们应该让我们的信息系统能够自主可控。它有几个好处,第一是云计算能大大提高IT资源利用率和节约能耗。第一,云计算能大大提高IT智能,第二,是云计算可实现无IT基础设施的信息化,从云计算服务提供者那里可按需获取各种服务,而不再需要一开始就花费大量的投资来购买部署计算机硬软件设备和聘用IT人员。第三是,云计算不仅能大大节约信息化成本,而且能够很快的部署计算资源,实现按需分配,按量计费,它是一种灵活的IT服务交付模式,便于发展新业务,从而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管理效率。第四是,云计算使物理上分布于广阔地域的计算资源成为一个虚拟的、整合的计算资源,而且可以根据需要动态调整,使用者不需顾及资源具体的物理实质和管理细节,大大便于运营维护。第五是,云计算中心可以建在能源便宜、气候寒冷的边缘地区,进一步降低信息化建设和运维的成本。第六是,云计算有利于采用只有显示和交互功能的瘦客户端,与PC作为信息终端相比,它更安全、更编于管理,云计算能支持丰富的云端设备,有利于移动办公等新业务的开展。第七是为保障信息安全,可采取“私有云”提供内部服务,而托公共云提供对公服务,或采用混合云的方案。由于云计算能高度整合资源,集中进行管理,最终将有利于信息安全,第八是,我国信息化起步较迟,历史包袱较轻,过渡到云计算的低价较发达国家低,有后发优势。而且我国已有一批企业能够提供构建云计算的核心技术、软硬件装备和服务,依托这些自主可控的软硬件和服务构建信息系统,能实现可靠、低成本信息化。
      云计算是一新计算模式,中国围绕云计算可以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促进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并依托云计算推进可靠、低成本信息化,谢谢大家。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