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中国最早一批工业机器人也开始退休了
  • 发布时间:2023-05-08 www.cechina.cn
  •   前言:这台国产工业机器人正式退休。
     
      近日,朋友圈刷到这样一条消息。
     
     
      工作了50000多个小时,整整11年,这台国产工业机器人正式退休了。
     
      图中这台机器人来自配天机器人。据悉,这款机器人也是配天对外销售的第一批订单。当时的广东奥马董事长蔡拾贰表示,“奥马代表中国制造,尽可能给国产企业尝试的机会。”
     
      到了今天,国产机器人确实在世界机器人市场中杀出了一片天。一台机器人工作时间一般是十年,不得不说,经历了时间的磨炼,咱们自己的国产机器人如今也跨越了一座里程碑,走在技术品质这条道路的最前线了。
     
      仰望与不惑,中国工业机器人的40年
     
      曾经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市场,“四大家族”占据垄断性地位,今天的工业机器人市场,世界看亚洲,亚洲看中国。
     
      回首过去,我国工业机器人起步于70年代初期,经过多年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70年代的萌芽期,80年代的开发期和90年代的适用化期。
     
      70年代是世界科技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人类登上了月球,实现了金星、火星的软着陆,我国也发射了人造卫星。世界上工业机器人应用掀起一个高潮,尤其在日本发展更为迅猛,它补充了日益短缺的劳动力。在这种背景下,我国于1972年开始研制自己的工业机器人。
     
      进入80年代后,在高技术浪潮的冲击下,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机器人技术的开发与研究得到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七五”期间,国家投入资金,对工业机器人及其零部件进行攻关,完成了示教再现式工业机器人成套技术的开发,研制出了喷涂、点焊、弧焊和搬运机器人。
     
      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开始实施,智能机器人主题跟踪世界机器人技术的前沿,经过几年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科研成果,成功地研制出了一批特种机器人。
     
      从90年代初期起,我国的国民经济进入实现两个根本转变时期,掀起了新一轮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技术进步热潮,我国的工业机器人又在实践中迈进一大步,先后研制出了点焊、弧焊、装配、喷漆、切割、搬运、包装码垛等各种用途的工业机器人,并实施了一批机器人应用工程,形成了一批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为我国机器人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基础。
     
      跨越“死亡之谷”,国产机器人走向上坡路
     
      进口品牌机器人的产品质量从二手机器人的销量可见一斑。很多服役超过10年的二手本体经过检修,依然可以再战几年。而国产机器人必须做到以下原则,才能让国产机器人进入可用状态:坚持正向设计,对整机的机械和力学特性做充分仿真及实际验证,确保机器人的性能和可靠性;完善机器人整机及核心零部件的性能评估模型,失效分析,全寿命周期模型,建立一手数据资料;完善的机器人行业及企业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并严格遵守;完善的机器人使用及维护培训和服务系统。
     
      以上工作都是苦活,累活,且耗费时间。国外机器人厂家在90年代走过了这个历程,国产厂家无法跨越,只能重新走一遍。目前,越来越多的国产机器人品牌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开始在产品质量上下狠功夫。
     
      上文图中这款机器人的的本家配天便是中国最早向原始创新和技术国产化“拓荒”的工业机器人公司之一,凭借在工业机器人本体及核心零部件的多年的技术深耕和过硬的产品质量成为市场标杆,为中国的发展变革注入了一份坚实的民族力量。
     
      早在10年前,国产机器人产品就开始正式走向市场。那时新松、广数、埃夫特、配天机器人等企业产品都开始推向市场。
     
      从基础科研到市场产品的转化,通常被视为研发流程需要跨越的“死亡之谷”。
     
      开局,落后二十年。中国工业机器人落后国外20年的差距,成为无数企业的追赶动力——大量年轻企业前赴后继地加入国产化突围战队,挑战海外老牌企业。在模仿和组装的过程中,国产工业机器人技术水平不断向国外一流水平靠拢。随着技术突破,国内企业一次次地在关键零部件打破海外垄断。与此同时,国内企业开始从低端市场杀向中高端市场,我国已经出现埃斯顿、汇川技术、绿的谐波等一批领军企业。
     
      增量赛道上快速奔跑的工业机器人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规划》发布后的第一个完整年度已经结束。尽管2022年疫情更频繁地在各地爆发,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我国机器人产业仍然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不仅万台机器人俱乐部实现扩容,而且机器人出口取得突破。而随着国产机器人产业的突飞猛进,海外巨头也不得不加大对中国的投资。
     
      目前工业机器人正处在增量赛道上。疫情前机器人的发展方向以向上的技术创新为主,诞生了一系列国货新品牌,其关键词往往包括了“创新”、“升级”、“品质”等。智能化决定用户趋向智能和高端的消费,因此“智能制造”、“产品品质”成为后疫情时代机器人品类中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方向,比如在协作机器人领域,安全、智能、柔性生产的协作机器人就被预测会有进一步成长空间。
     
      从技术创新来看,新技术、新品类的机器人产品更有成长潜力。从产品结构来看,高品质的机器人更易积累客户群体,也将是2023年稳住大盘的基石。从长远看智能化是趋势,但是不会一蹴而就,一些经销商、集成商也会选择品质更有保障的产品去服务于客户的需求。
     
      在全球制造业转型升级风口下,机器人应用场景及市场需求迅速放大,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将是确保机器人在更多场景得到充分应用的基础保障,众多国产机器人品牌致力于降低机器人使用门槛,并通过安全高效、高可靠性、高稳定性的产品方案,推动机器人在更多行业落地应用。
     
      写在最后
     
      一路走来,众多国产机器人企业伴随着中国机器人的产业发展与进步,在一些领航者的协助下,同时也见证了在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守望者们勇立潮头,奋楫争先。
     
      这十年,是国产机器人企业呕心沥血的十年。经过十年不懈追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三个具备工业机器人完整产业链的国家,从核心零部件到机器人本体,再到系统集成,都有不少杰出的企业代表。可以说,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产业已从当年仰慕海外品牌蜕变到现在自强自信的“不惑”阶段,面向智能工业机器人的新时代,中国队已经率先拿到了入场券。
     
      从零起步到以日德为师,再到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进口替代,技术底蕴深厚、产业链布局完善的头部企业,将能够继续抢占外资品牌的份额,持续壮大。未来,工业机器人的世界格局有望被重塑,中国工业机器人的精彩篇章也正在续写……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