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要参加并担任外方主席的“智能配电与分布式电源接入分论坛”安排在2011智能电网国际论坛的第二天,池田久利仍然在参加完主论坛大会后,来到“特高压与智能输变电分论坛”的会场,听了整整一个下午。当记者问及其感受,他说:“这实在是一个令人迷惑的复杂问题。”
记者:请您谈谈参加“特高压与智能输变电分论坛”的感受,为何会觉得智能电网是令人迷惑的复杂问题?
池田久利:智能电网其实是一个非常令人迷惑的概念,因为各国的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我刚才参加的“特高压与智能输变电分论坛”可以看到,一些国家已经具备了非常先进的技术,有很先进的输电控制系统,可以很好地控制所有接入电网的电源,可以在负荷突然发生变化时控制好频率和电压。
但是,一些国家在输电网络发展领域还很落后。即使是欧洲和美国这样经济实力相仿的地区,也存在差异,更不用提非洲,它与欧洲处于完全不同的发展阶段。所以,我现在很难说智能电网在全球发展的状况如何,只能说各国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
记者:能否谈谈您对“智能电网”概念的理解?
池田久利:我一直生活在日本,从日本的情况看,智能电网的概念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电网如何能够接入可再生能源;其二,如何通过信息技术强化现有电网的稳定性和运行能力。
尽管智能电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水平存在很大差异,但这两个方面是智能电网的关键因素,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实现高效的电力传输。
记者:您如何看待智能电网的复杂性在中国的体现?
池田久利:今天上午主论坛发布的国家电网公司智能电网建设成果报告让我印象深刻。中国已经有大量可再生能源接入电网,而且我们还参观了电动汽车充换电装置。在这些领域,中国领先于其他国家。
从长远来看,中国的电力需求巨大,所以发电容量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绝对数值肯定超过欧美国家。但是,在输电能力方面,中国还落后于欧美。
记者:作为IEC输变电咨询委员会主席,您认为实现输变电智能化的关键是什么?
池田久利:关键是标准。作为专门的国际标准化机构,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管理局(IEC SMB)于2008年年底批准设立智能电网标准体系战略工作组SG3,为IEC制定智能电网标准提供策略咨询、进行协调。
SG3开展了大量工作,主要任务是互操作的规约和模型的标准化,涵盖电力工程、信息与通信技术等26个主要的技术领域。目前,SG3在电网和变电站的信息规约领域制定了很多相关标准。
记者:今年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核泄漏事故,对日本利用新能源和建设智能电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池田久利:大地震之前,核能是日本能源的基础,占全国电力供应的份额达30%至50%。现在,公众不太支持核电发展。我预计,日本核能的份额可能会下降至2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今后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会上升。
为了让更多的新能源替代石油和核能,日本政府加大智能电网的投资来稳定电网,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用户需求侧管理。我们不仅要控制电能供应,还要控制用户需求。但是,用户对能源的利用是很难控制的,所以,这是日本智能电网建设一个非常困难的问题。
记者:近几年,中国也加大了对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您如何看待清洁能源发展给传统电网带来的影响?
池田久利:清洁能源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波动性,对天气的依赖性很大。这种波动性对传统电网会造成冲击,影响其安全稳定运行,要采取措施来应对这种波动性。目前看来,有很多解决方法,比如大型电池的储能技术、电动汽车充放电等,还可以通过利用目前相对稳定的能源(如核能、燃料等)。此外,要想利用这些新能源,必须对现有技术进行革新突破,比如大范围输电网络的资源配置。在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也正是在这几个方面进行努力,促进智能电网的发展。
但是,我们看到,这些解决方法又各有欠缺,各自都有难关需要攻克。比如,储能电池的造价很昂贵,电动汽车充放电要寻求有利于补充和调节电网的技术,还有需求侧管理等。这些都是挑战,需要逐个战胜。
记者:为了建设一个更智能的电网,您对国家电网公司有哪些建议?
池田久利:智能电网是一个全球性的议题,IEC也在为此组织全球各国共同努力。近日,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向IEC提出建议,针对用户交互界面问题成立一个委员会,这也是目前IEC一项重要工作。
作为IEC的输变电咨询委员会,我们会为IEC相关标准规约的制定提出建议,我们也欢迎中国国家电网公司能够给我们提出一些好的建议。从两个角度看,中国国家电网公司都可以在智能电网建设领域发挥表率作用:一方面,中国的输变电容量增长迅猛,目前几乎是日本的两倍;另一方面,中国国家电网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电力企业,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中国国家电网公司具备明显的优势,带领电力产业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11月,IEC输变电咨询委员会将在日本东京召开会议。届时,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会有两位代表参会,希望他们能为我们带来一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