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灾难频发年代的智慧城市建设警钟
  • 发布时间:2012-11-02 www.cechina.cn
  •   飓风"桑迪"近日袭击美国东部地区,造成数十人死亡和重大财产损失,灾后惨象令人同情。近年来美国飓风频繁登陆,时常制造出各种灾难,人们已然见多不怪。这一次"桑迪"登陆前后,引发大风暴、潮水、大面积停水停电和严重火灾,城市经济社会秩序受到严重影响,位列美国历史上最为"昂贵"的灾害之一。尤其是纽约等大都市,在飓风面前的表现可谓狼狈不堪,令人唏嘘。

      近年来,全球极端天气现象越发频繁,影响地区越发广泛,灾害强度也越来越大,已成人类公害。品尝着现代化、城市化成果的人们,也时常要感受到大自然的威胁。这无疑为人们巩固和提高自己的防灾减灾意识,建设智能化防灾系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随着中国现代化、城市化步伐愈发加快,大中小各类城市都处于迅速扩张之中。但是各个城市的防灾减灾意识有没有提高,抗灾救灾能力有没有增强,则需要打一个大问号。例如,今年"7·21"北京特大暴雨带来的灾难,无疑给人们上了最深重的一课,当前极端气候屡见不鲜,城市管理者不仅有必要提升对城市防灾抗灾体系的重视程度,打造契合中国城市情况和特点的防灾抗灾架构,让我们的城市更安全、更宜居,更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打造城市"智慧",探索智慧城市发展的途径及谋划其未来。
      智慧城市是由数字城市和无线城市发展而来,旨在以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进行多种信息的资源整合。"智慧城市"这一理念自提出后,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新热点,在国内更是兴起了以智慧城市理念为核心的新一代城市信息化建设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已经有超过五十个行政区域明确提出了具有智慧城市意义的发展规划。
      针对这个现状,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移动商务专委会副主任王汝林教授认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注重提升城市的载体功能,即是说智慧城市应该至少具备抵抗灾害和突发事件的能力。王教授认为智慧城市应该有服务精神,要建立双向互动的信息平台,而在建立信息平台时第一时间想到的不应是让领导得知,而应该是让市民得知。
      实际上,在当今世界各地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智慧城市的典范案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当属里约热内卢为了应对暴雨带来的水灾而打造的"城市指挥中心"。
      为了改变以往雨季来临便出现山体滑坡泥石流并造成洪水淹城的状况,里约热内卢做出了一系列行动以准备应对之策。首先,它们在管理层面下手,进行了城市机构的扁平化,以便将各个部门都整合在市政府之下,改变过去条块分割发生灾情后互不知晓的情况。而且,他们还将与城市应急相关的部门都聚在一个办公室办公(而不仅仅是有代表派驻),以形成一个真正的指挥中心。除了管理层面之外,在技术的运用上,里约热内卢也为我们展现了其"智慧城市"的技术运用。由于灾害主要由降雨造成,里约热内卢便提升了天气的预报预测能力,花大量资金投入进行数据研究,进而将数据变为可以直接参照以进行指挥和行动的信息。具体做法是:先以常规天气预报为原始数据,再分析其在城市中的降雨量分布范围,计算出可预期的洪水分布以及对城市的影响。由二维到三维,由抽象到具象,最终能够明确地预测灾情,达到提前防范。
      除了里约热内卢之外,如中国镇江的智能交通项目和荷兰大坝的智能管理等等,都可作为供学习的智慧城市的典范案例。
      "桑迪"是一记警钟。假如这种灾害发生在中国的某个地区或城市,我们会有何种作为,何种表现?从预警到应急,从防灾到救灾,我们的意识、手段和能力跟上了多少?中国向来是个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在城市化进程提速、城市人口剧增的今天,城市防灾的重要性提到多高都不为过。从这方面看,智慧城市建设势在必行。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