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智能电网揭示未来能源“智慧路径
  • 发布时间:2012-04-18 www.cechina.cn
  •   未来能源将呈现出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根据国家提出的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转型升级要求,我们洞悉到,未来的能源系统也必将以信息化作为先导,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有鉴于此,国网能源研究院受托于国家能源局对智能能源概念进行了一次开创性的探索,完成了《智能能源体系研究》软课题。该课题除了界定智能能源的定义、架构体系外,还围绕着智能电网、智能电力、智能能源等一系列的内容就如何解决未来能源发展过程中将要面临的问题、挑战等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根据研究发现,电力和电网在这个庞大的智能能源系统中处于比较核心的位置,电力智能化的程度比较高且形成了相对完整的体系。智能电网本身也是智能能源的一部分。基于这些情况,我们提出了未来智能能源发展要以智能电网为核心的发展框架。此外,从管理的角度来看,能源系统的智能化还可以促进信息资源的整合。系统性的能源体系规划不但可以理顺不同能源品种之间互相替代、相互转换的复杂关系,也可实现相关数据与信息的交流共享。同理也适用于智能电网,收集、共享来自电网的海量数据和信息是未来实现公共事业公司、电网与用户之间互动的基础。
      当然,在未来能源智能化发展趋势下,我们还需要对现状抱以清醒的认识。目前,我们对于智能能源的探索还处于一个初步的研究构架阶段,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规划发展才能真正完成未来智能能源系统性的格局构建。在《智能能源体系研究》中,我们也提到了一些可在电力等各能源行业领域进行先期实施的智能化发展,比如智能电网建设等。只有当智能化在各个领域都逐渐发展到一定阶段或规模时,智能化整体融合发展的大局方可真正形成。
      智能为未来城市发展赋予新的内涵
      智能城市建设是一个较为宏观的未来城市发展理念,它与电网这样具有明确物理属性的东西不同,具有更抽象的意义,需要更多的理论内涵和相关技术加以支撑,才能最终将这样一种先进的城市智能化发展理念变成现实。例如现在提出的借助信息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器网络技术、智能信息处理技术等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实现城市医疗、交通、市政管理、食品卫生、生产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智能化发展,实现城市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合理使用。
      当然,地域差异、行业布局分布情况和推广普及情况等都是影响未来智能城市最终成型的重要因素。根据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老百姓对智能城市概念认知认可程度的不同,未来各城市的智能化发展速度也将不尽相同。为了应对这种差异性的发展,我们或许可以应用一种由点及面的方法,通过在一些先行领域进行信息资源整合及智能化发展,进而逐渐将普适的成功经验在整体层面上广泛推广,在真正的操作部署和建设使用过程中赋予智能城市实质性的内涵,延伸并超越先前提出的诸如低碳城市等概念,倡导一种绿色的、可持续的智能化生活方式、产业发展及社会管理模式。
      电源结构变化呼唤电网智能化
      电网是实现发电侧与需求侧之间平衡的重要纽带。
      真正运行的电力系统是一个实时平衡的动态系统,发、输、供、用是在同一时刻瞬间完成的,需要各个环节间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发展。
      随着新能源(特别是具有间歇性和不确定性特征的风能、光能等)的发电比例快速增加,电源结构出现了新的变化,这可能会对整个电力系统的平衡控制及平稳运行带来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新的变化,电网作为协调供需两侧的重要桥梁,要不断提升电网建设水平和智能化程度,对发电与用户的负荷量进行动态信息收集处理,并以此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综合的考量。通过智能电网的动态调节与信息互动,解决发电和负荷空间上分布不均和时间上不同步的问题,实现供需二者之间的动态平衡,合理消纳这些增加的新能源发电。当然,对于系统消纳新能源,电网通过实施智能化发展能够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要重视电源结构自身的优化问题,以提高系统的调峰能力。
      中国电动汽车发展需政府、车企、电力行业三方协力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产量和保有量都在不断增加,碳排放导致的环境危害也随之日益加剧,石油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面对这些严峻的挑战,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发展新能源汽车或将成为中国和世界汽车市场解决能源危机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然而,就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方兴未艾之际,由于缺失统一的行业标准和重点技术规范,从技术到产品再到监管,新能源汽车从萌芽阶段一路走来,个中暴露出了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我国目前的电动汽车产业格局现状是分不开的,如果各大车企继续各自为战,不论在纯电动汽车还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方面,仍将不能形成明确的电动汽车技术发展路线和普适于整个行业的执行标准。
      为了打破这种发展困局,一方面要突出国家政策引导的重要作用,通过国家的力量组织攻关,使技术标准、路线达到统一;另一方面,也要强调产业协作和产业联盟的重要意义,加强车企与电网企业在技术优化方面综合性的合作发展,使电动汽车生产、电池技术的发展和充换电服务网络的建设达到真正的对接。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