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研华勾勒能源管理、智能建筑新蓝图
  • 发布时间:2012-04-03 www.cechina.cn
  •   工业自动化促进传统产业的改造,且提高企业整体素质,进而升级工业结构。在此产业中,研华扮演着智能工业自动化的先驱。藉由整合高传输性、灵活性、耐用性和联网技术的领先优势,研华提供智能型人机界面到工业I / O和工业通讯产品等完整解决方案。秉持将近30年的经验,研华产品深入各种工业自动化应用领域,其实力已经深受全球各地客户的肯定。
      近年来,随着云端运算与绿色能源议题逐渐发烧,研华更进一步将工业自动化的技术,延伸到能源管理、智能建筑,以及物联网领域,进而提供合作伙伴更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呼应产业大趋势以及物联网所带来的新契机,研华工业自动化事业群提出了『智能自动化.无缝隙整合』的使命,并勾勒了推动智能化世界的愿景。

      吴明钦表示,未来工业自动化产品采用开放式架构,制造业可以不用再花费太多成本,即可与现有生产机台串连。
      采用智能技术是自动化产业的必然发展,研华领先提出最佳解决方案,将传统的自动化架构大幅进化,在Device(设备)达到所谓的全面感知,就是让原本的物,提升为智能对象,可以识别或撷取各种数据;而在Connect(连接)层则是要达到可靠传递,除了原有的有线网络外更扩展到各种无线网络;而在Manage(管理)层部分,则是要将原有的管理功能进步到智能处理,对撷取到的各种数据做更具智能的处理与呈现。
      对于研华的终端客户系统整合者而言,无缝隙整合是项目项目成功的核心关键,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研华不但积极投入各种硬件接口的整合、通讯协议的一致化,也全力开发包括自工具库到SCADA/HMI系统的各项自动化软件,同时也成立专属团队研发垂直行业应用系统。
      研华工业自动化事业群总经理吴明钦表示:"相较于欧、美、日厂商,研华工业自动化产品采用开放式架构,制造业可以不用再花费太多成本的状况下,即可与现有生产机台串连,所以我们的产品自然受到全球市场的欢迎。"而随着全球可以上网装置愈来愈多,加上感测组件功能快速进步,只要搭配适当的处理器与内存,就可以把收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管理中心,让自动化应用领域将不再局限于生产机台上,非常适合用于环境与设备监控及管理,也能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
      举例而言,在占地范围广泛的风力发电厂中,透过自动化感测组件的协助,就可以把发电机组运作状况,例如风扇转速、发电状况等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不但可以降低人力成本的费用,当设备发生故障时也能够实时进行维修,更是大大提高了机台设备的工作效率。
      而近年来研华积极布局能源管理与智能建筑,除了完整的硬件系列产品外,且致力于产业应用软件的发展,是台湾少数可同时提供软、硬件解决方案的自动化厂商。"欧美国家所提供绿建筑概念,是从设计、到建造都必须符合相关的规范,较无法应用在已经存在的建筑中。"吴明钦总经理指出:"研华则是将感测组件与自动化设备结合,将其收集到的数据传送到后台监控中心,透过与门禁、电力系统结合的方式,提供最有效的智能建筑管理解决方案。"以台湾元智大学为例,在引进研华自动化控制解决方案后,便改由控制中心自动控制每间教室的门禁、灯光、冷气设备,每年可以省下电力成本便高达千万元以上。
      除此之外,研华工业自动化也利用其技术能力,将电厂到用户电流方向从单向改变双向,并且加入智能电表的设计后,对有安装再生能源发电设备的用户而言,在有剩余电量的状况下,还可透过电网回卖给电力公司。而藉由智慧电表的协助,不光可纪录各设备的用电量,透过收集与分析后的数据数据,便可制定最佳用电方式,以减少不必要的电费开支。
      在研华的规划中,不光将智能建筑概念应用在即将落成的林口与昆山园区并将其打造成完整示范中心外,更会将相关技术推广在老旧建筑物的管理上。换句话说,以往必须透过大量人力管理的大楼,只要透过自动化管理与监控设备的协助,配合愈来愈成熟的云端架构,就能达到降低大楼管理的成本,并提高人员工作效率的目的。
      在『智能自动化,无缝隙整合』的使命下,研华期盼能贡献己力,跟企业伴们共同开启智能自动化的新纪元,不论是在公共安全、建筑节能、环境监测、工业监控、智能交通、智慧电网、智能家居等领域,均能以优异的专长与经验,提供最佳解决方案,为推动智能地球而努力。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