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疫情下,八大数字化创新实践助力数字中国|数字化助推中国之治系列之一
  • 发布时间:2021-09-13 www.cechina.cn

  •   最近一段时间,多地接连出现新一轮新冠疫情。相比2020年2月疫情暴发伊始各级政府反应更加迅速、精准施策水平进一步提升,全国人民决胜抗疫战的信心更加坚定、凝聚力进一步增强。这些宝贵经验的取得,首先得益于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对全社会的重要指导和广泛动员,其次得益于科学防治的力度、广大社区工作者和社会各界参与的深度。
      回顾过去的一年,在此次应对公共卫生重大事件中,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成为了抗疫战的重要基础力量,“数字治理理念、数字技术、数字化平台、数字化工具与应用”四位一体,涌现出了很多创新实践,在信息采集、防疫决策、物资调配、医疗服务、在线办公、民生保障、复工复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标志着我国政府进入数字治理新阶段。
      1,精准信息采集:数字技术打造抗疫“信息网络”
      科学防控、精准施策,这是阻击疫情的必由之路。要实现“精准施策”,首先就要保证信息有效、精准采集。去年疫情暴发后不久,国家卫健委就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加强信息化支撑防控工作,首要措施就是“强化数据采集分析应用”。
      2020年春,面对疫情突袭,浙江省在全国首先启动公共突发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先后上线“浙江省新型防控公共服务管理平台”和覆盖全省卫健委干部的“疫情信息化采集系统”。借助数字技术能力,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跟踪随访”手段,带着“数字化武器”的广大基层干部既是疫情防控的一线战斗员,也成为了各级政府防控指挥系统的侦察员。
      信息并非单向集中,更要面向公众准确、透明地公开。这既是保护公众知情权,也是在用实际行动建立信任,最大限度消除谣言传播空间和社会恐慌情绪。
      抗击疫情期间,《健康报》联合阿里健康等企业,上线包括疫情数据播报、权威资讯发布、发热门诊导航和权威科普等在内的一揽子防控疫情便民服务,即时公布权威实时疫情数据,包括确诊人数、疑似病例、治愈人数和死亡人数等,统计范围覆盖全国各个城市乃至县乡街道。
      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需要凝聚全社会的信心与力量。使用数字技术打造的强有力“信息网络”,在信息高效采集、疫情动态准确、透明发布等方面,最大限度发挥作用,成为全国抗疫的最重要助力之一。
      2,城市大脑:用AI和大数据实现疫情“可视化”
      2016年杭州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城市大脑”建设,提出“让城市居住者感受城市温度,让城市管理者拥有决策科学化工具”。疫情期间,杭州的这颗“大脑”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受住了实践的检验。
      “城市大脑”融合交通枢纽、疾控、医疗、出行等80多个维度的大数据,实现了有效的数据归集,搭建了高危易感染人员模型,高精度锁定确诊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按照风险等级高低滚动研判疫情。另外,疫情期间,“城市大脑”通过人工智能将关键数据转换成图形图表,生成多个“指数”,信息传达清晰有效可视,帮助管理者实现综合调度。
      为找到处于潜伏期或无症状感染者,技术团队通过大数据帮助疫情防控部门找到工作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和重点场景,绘制成直观的动态热力图。在此基础上,能够精准追溯到“无意识的密切接触者”人群,第一时间隔离敏感传染源,阻断疫情二代甚至三代患者人数增加。“大数据+流行病学”的创新,帮助政府实现了疫情可追溯、可预测、可视化和可量化。
      2020年3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杭州城市大脑运营指挥中心时说,城市大脑是建设“数字杭州”的重要举措。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手段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大城市也可以变得更“聪明”。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是建设智慧城市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3,政企协同:用数字技术保障物资生产调度
      2020年疫情爆发期间时值春节,物资短缺、复工困难、物流受阻。怎么办?
      农历庚子年大年初二,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接到电话,一家医疗器械公司表示有现成设备可以紧急生产口罩,但企业当时没有厂房,也没有在北京审批备案。特事特办,经开区开放绿色通道,通过“不见面审批”的线上沟通机制,完成生产建设的手续,创造了“亦庄速度”,凸显用数字技术为企业和群众全程服务和长效服务的工作机制。
      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智能平台能有效助力供需精准匹配,使得供需运行成本降低,运行效率提升。去年疫情初期,阿里巴巴开通“防疫直采全球寻源平台”,呼吁全球中小企业加入到抗疫的行列。平台上线24小时内,就有超过180个国家,300多万人参与防疫寻源物资接力,近700多家国内外商贸及生产企业提供医疗物资供应信息。
      借助数字化平台并充分发挥其作用,一方面有效保障应急物资数据化、系统化采集,让信息流完善可视,保证公开透明。另一方面,对采购、库存、配送全流程进行大数据管理,提升了物资调配效率。政府部门以应急管理的观念,快速建立应急响应机制,以阿里巴巴为代表的数字化企业才可能第一时间应时而动、展现优势,为抗击疫情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数字化医疗:合理疏导避免医疗资源“挤兑”
      疫情下,口罩成为保障普通老百姓健康的生活必须品,但扎堆买口罩反而有可能增加交叉感染。广东、上海等地区率先采取“线上预约登记+线下无接触派送”的方法分发口罩等医疗物资,既满足公众对口罩等物资的需要,也把交叉感染的风险降到最低。“线上”与“线下”的组合拳,在客观上加速了新技术新模式在公共卫生应急领域的创新应用。
      2020年1月末,中国科技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人员研发出一款“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自我决策支持系统”。用户登陆该系统,通过基本信息、流行病史、目前症状等三个方面进行自我评估,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感染风险。一旦系统检测到属于高危人群,再进入该医院互联网发热门诊进行进一步咨询。
      系统上线24小时,浏览量突破50万,自测人员超过16万。充分发挥技术力量,依靠“数据+算力+算法”来开发系统解决海量的初级问诊需求,可以最大限度缓解线下门诊的压力,把医疗资源用到更为危重的病症身上。
      此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与成都市公共卫生临床医疗中心还进行了新冠肺炎急重症患者的远程会诊。以华西医院为中心节点,首批接入的就有绵阳四零四医院、广安市人民医院、乐山市人民医院等27家收治确诊及疑似患者的医院。
      防控疫情期间,与平日远程会诊不同的是,四川省首次运用5G技术进行远程会诊。5G技术具备“高带宽,低时延”的特征,实现了大医院专家、基层医院医生以及患者“面对面”,让救治更加高效便捷。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四川全省累计开展了5G远程会诊300多例次。广东、重庆等多省市也已开始通过远程专家会诊方式治疗患者。
      疫情期间,数字化思维与技术为众多创新举措擦出了思想的“火花”。医疗行业迎来一系列新变化。一方面多地暂停了部分常规诊疗服务,另一方面不少企业上线了互联网诊疗服务,让行业呈现了另一种想象空间。
      5,在线协同:不畏疫情,在家也能办公学习
      疫情持续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线协同办公,避免集中工作带来的风险,为经济恢复贡献力量。
      2020年春节刚过,为保障流畅体验,阿里云用两天时间为钉钉紧急扩容2万台云服务器。钉钉等平台发布了员工健康打卡等新功能,向包括大量小微企业在内的1000万家企业免费开放了全套的“在家办公”系统。在云计算成为基础设施的时代,小微企业能够以最低的成本享受与大型企业一样的数字技术。
      随后,多个应用办公应用软件联合推出安全复工计划,包含“企业复工申请”“员工健康关怀”“无接触考勤”“无接触招投标”“营业中断险”“企业送餐”“数字化经营”等7项服务。利用好智能化平台,能够帮助企业在恢复生产的进程中占据先机。
      在线协同技术不仅帮助经济社会发展,还很好保障教育活动。稳定的数字平台也成为在线教育的重要支撑。2020年2月10日,各地中小学开学第1天,仅仅在钉钉平台,就有超过60万人民教师成为“主播”,在网上为学生授课。钉钉推出的“在家上课”计划向全国5000万名学生提供免费服务。
      疫情期间的社会经济运行,如生活服务、在线医疗和办公学习等,都因为数字经济而出现了新的生态。以办公和教育为代表,“组织在线”、“沟通在线”、“协调在线”、“业务在线”、“生态在线”正在成为趋势,而趋势就是正在发生的未来。

    湖北省利川市防疫指挥部利用钉钉召开疫情防控调度会

      6,数字经济平台:数字化为民生就业保驾护航
      疫情期间,中国各大平台推出的“无接触配送”保障了民生“最后一公里”。饿了么等外卖平台在第一时间提出“无接触配送”概念,明确交付流程,通过减少面对面接触,保障用户和骑手双方在收餐环节的安全。疫情防控需求下,餐饮配送与快递行业在平台型企业带动下快速制定服务新标准,既为普通人提供安心生活,也最大限度防止疫情扩散。
      面对农产品供给消费两端困难,大量农民“直播带货”,发挥直播平台的优势,让特色农产品当“网红”。疫情期间,全国有上万个“大棚直播间”,还有很多政府领导带头用直播的方式为本地农特产品代言。田间地头就是直播间,手机正在成为新农具。疫情推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利用好“随手可得”的工具,从源头上拓展销售通路,提升产销链接效率。
      疫情导致了严重的就业问题,特别是餐饮等行业大量人员失业,然而迅速出现的“共享员工”则最大程度保障灵活就业。2020年2月,盒马鲜生大胆推出创新举措,公开宣布接纳云海肴等餐饮企业员工到盒马各地门店工作。随即,沃尔玛、生鲜传奇、京东、苏宁、联想等企业也相继跟进,推出类似的“共享员工”举措。企业之间抱团取暖,共抗疫情。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防疫抗疫,保民生就是保胜利。要充分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推动和引导平台型企业健康持续发展,承担社会责任,变压力为动力,为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服务,把我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和强大动能充分释放出来,交出让老百姓暖心的答卷。

      7,健康码:大数据助力打赢复工复产经济战役
      有序复工复产,是疫情下保证经济发展的根本。数字技术为打赢这场经济战役提供了快速精准的低成本工具,积累了重要的经验。
      2020年2月11日,“杭州健康码”启动,市民和拟入杭人员可自行在线申报,企业员工通过复工申报平台填写“返工申请”,通过审核后,将产生一个“健康码”,然后员工坚持每日“健康打卡”来汇报健康情况。
      杭州率先推出“健康码”后,浙江省内快速推广。以掌握返岗人员健康状况为前提,通过简化复工手续的要求、承包专列专机“抢人”、专项返工补贴等一系列保障手段,浙江省复工进度大幅度加快。
      基于“健康码”的个人精准健康管理方案利用大数据技术带来四方面的收益:一是让生产企业有序调动健康员工复工复产;二是便于各地政府精细掌握区域内的整体健康情况和疫病的传播、隔离情况;三是充分发挥大数据等技术优势,避免“人海”战术增加基层负担;四是缓解劳动力市场供需错配压力。
      2020年2月16日起,在国务院办公厅电子政务办的指导下,健康码系统开始在全国推广。“健康码”是大数据技术在防疫领域的一次生动运用,涉及数据统计分析、流动人员疫情监测等多个方面,为政府平衡抗疫与复工两者关系提供了科学精准的决策依据。以跨省互认为基础的全国版健康码的推广,更是大数据助力社会治理的最新实践。

      8,“云物大智移”: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复工复产
      “云物大智移”,即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移动互联网。在制造业高质量复工复产过程中,“云物大智移”提供了关键助力。
      复工复产是一场同时需要智慧与勇气的战役。企业要确保返岗员工健康,确保员工在安全环境下安心工作,确保最大程度发挥现有员工的工作效率。
      面对几重难关,选择接入工业互联网的企业,完全可以依靠数字化手段低成本地解决管理效率问题。很多企业开始通过钉钉等移动工具实现云办公,克服了企业内、外协同瓶颈。移动工具的价值远不止于信息互通,而是可以影响到企业价值链的各个环节,全方位支撑组织在线、业务在线、协同在线与沟通在线。比如在工厂端,移动技术可以有效连接数字空间与物理空间,拉近人与人、人与机器、机器与机器间的距离,让数据多跑腿,人少跑腿。
      中国500强制造企业的东方希望,通过钉钉平台上开发的钉钉微应用,包括MES系统、设备管理系统、故障维修系统与出勤系统,生产相关负责人可以线上查看生产数据、生产指标等,并线下进行故障处理,工作空间由此得以延伸,工作效率也大幅提高。天天特卖工厂则是利用钉钉订单协同工具,系统自动将工厂与买家匹配成组,由订单协同虚拟机器人在线进行生产计划管理,自动跟踪生产计划,发放任务,每日出货量自动更新,并支持订单状态异常预警功能。
      疫情倒逼新经济模式发展,企业、机构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将不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

      结语:
      此次疫情防控凸显数字技术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性。数字化助力抗疫让政府和民众体验到数字化的便利与好处。从网购到网上学习,从网上开会到健康码,数字抗疫推动社会治理在线化常态化、数字化常态化。
      数字治理能力正在促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数字政府创新,如业务流程创新、组织变革再造、服务赋能、差异化监管、整个社会的关系优化与信用培育以及用数据对风险的感知。以高质量建设数字政府来适应引领数字化进程的需求,加快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展现中国之治。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