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智能交通建设的细分产业链看,城市智能交通系统集成商占据了关键部位,“十二五”期间智慧城市建设加速将带动城市智能交通系统迅猛发展,而其中集成是智能交通的关键技术。随着城市智能交通大项目的比重逐年增加,容易形成规模较大的全国性公司。
而即将印发的《2012-2020年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提出的我国智能交通发展战略目标是:要建成能够基本适应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需求的智能交通体系、关键技术体系、标准体系以及产业,实现跨区域、大规模的智能交通集成应用、协同运行。
智能交通已成为目前提高我国交通效率的重要手段
经测算,采用智能交通技术提高道路管理水平后,每年仅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就可减少30%以上,并能将交通工具的使用效率提高50%以上。
城镇化和汽车普及进程的加快,不断加剧各大城市的交通供需矛盾,交通安全、交通堵塞及环境污染成为困扰我国交通领域的三大难题。统计显示,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仅为10.6平方米,远低于国外城市人均道路面积15-20平方米的水平;同时,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正以15%的高速率增长,而城市道路的增长率仅为3%左右。因此,智能交通成为提高道路使用效率、缓解交通供需矛盾的重要手段。
交通运输部相关人士介绍,“九五”、“十五”、“十一五”期间,交通运输部对智能交通进行过相关研究,但没有形成正式的政府文件形式。此次拟印发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将是国家第一个通过政府文件形式确定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
根据交通运输部科技司的初步构想,到2015年,实现对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重要路段、大型桥梁、车辆区域、交通运输状况等感知和监控;出行人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其熟悉方式获取所需出行计划和实时出行信息,提高公共交通的吸引力和分担力,缓解城市拥堵,便捷出行;实现对危险品运输车辆、船舶、长途客运以及城市公交、出租车和轨道交通的全过程监控;基本建成全方位覆盖、全天候运行、快速反应的水上交通安全监管系统和海事信息服务系统。
为完成上述目标,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拟将技术、集成应用、产业化和标准化作为重点。
其中,有关“产业化”的提法尤其引人注目。交通运输部拟将掌握的交通信息资源有序开放,如将就路况、气象等大量动态信息与交通信息服务商展开合作。“这将掀起企业参与智能交通的热情。”有分析指出,目前国内从事智能交通行业的企业约有2000多家,政策将直接驱动市场对视频、安防、监控、收费等设备的需求,预计到2020年国内智能交通领域的投入将达1820亿元。
分析人士指出,现阶段智能交通的发展主要依靠重大示范项目推动,2011年智能交通领域的两大示范工程广州市城市智能交通应用示范项目和长三角船联网示范项目取得良好效果,智能交通领域今后将开展更多的示范工程。
此前发布的物联网“十二五”规划也指出,智能交通是支持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包括交通状态感知与互换、交通诱导与智能化控制、车辆定位与调度、车辆远程监测与服务、车辆协同控制,要建设开放的智能交通平台。
交通运输部上述负责人介绍,此次制定的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是在此前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规划基础上制定的。规划曾提出,在信息化重大工程和示范试点工程实施中,要加强对物联网、云计算、海量存储、高速传输、我国第二代卫星导航、遥感遥测等新技术的一体化应用研究;同时,应从燃油税返还中设立专项资金,并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性资金、科技专项资金等用于支持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并向财政部门申请日常运行维护资金;交通运输部将对信息化重大工程、示范试点及推广工程给予资金补助,积极引入市场机制,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推进信息服务领域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