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以物联网抢跑供应链竞争
  • 发布时间:2012-09-13 www.cechina.cn
  •   “看完5月份经营数据,(有)两大变化:服装鞋帽订单数量第一次超过IT数码,成为订单数量最多的品类;5月份女性注册用户比例第一次超过男性,占比52%。从此,京东结束‘男人世界’,用户结构走向均衡。”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在6月27日所发的这条微博,证明了京东上线百货、图书这两个项目以来,已经展现黏性效应。 
      随着京东全百货战略的落地,其购物体验问题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尤其是对购物敏感和挑剔的女性顾客大量涌入后,对于京东在购物体验中的关键—供应链体系,构成前所未有的压力。京东现有的供应链体系,能否经受不断膨胀的流量冲击?京东又做了哪些尝试性变化? 
      订单处理:响应不一 
      京东的供应链服务,到底是否完美,两笔顾客订单可看其端倪: 
      第一笔:6月5日中午1点,上海的张先生在京东下单购买了笔记本电脑和无线路由器。 
      第二笔:和张先生下单的同时,北京的于小姐也下了一个包括图书和瑜伽垫的订单。 
      京东的供应链如何响应这两单业务? 
      张先生在订单跟踪页面上看到,10分钟后该订单进入库房配送流程,第二天早晨8点,京东的快递员就敲开了张先生家的大门。 
      而于小姐却发现,她的订单被分成了两张。蹊跷的是,根据订单跟踪页面显示,图书订单进入了库房流程,而瑜伽垫订单却显示缺货,暂时不能出库。次日中午,于小姐收到了图书,而另一个订单在网上显示“6月10号进入北京一号库,拟出库”。 
      这两笔订单分别代表了京东商城最擅长的3C品类、新增的百货品类和图书品类。两张订单响应速度,反映了京东在供应链上的优势,同时也客观显现了其存在的不足。 
      解读京东的供应链,可以看到,供货、系统、数据、仓储、配送,是一个综合的相互作用和不断升级的体系。但是随着产品线的迅猛扩张,对每一项产品所累积数据的挖掘和经验,将决定系统对整个供应链的管控效率,并最终影响客户体验。 
      仓储调拨:挖掘历史数据 
      京东的供应链体系,简单说,是从订单生成,到仓储调配,直到出库配送的整个流程。 
      先看订单生成流程。以于小姐图书订单为例,从系统跟踪显示:(1)13:10:31,订单已经进入北京五号库,准备出库;(2)13:30:07,订单已经打印完毕;(3)14:21:17,订单已经开始拣货;(4)14:22:02,订单已通过扫描确认;(5)14:24:36,订单已打包完毕。在每个流程的节点上,都有具体经手人姓名。 
      再看订单到仓储如何调配?前台的订单下单后,系统会根据用户的送货位置,计算最快的送货路径,以自动匹配仓库。比如,北京的于小姐的订单自动匹配到北京五号库,而上海张先生的订单则自动匹配到上海库。 
      京东的每个库房都分三个大部分,最前面是收货区,中间是仓储区,后面是出库区。在收货区,厂家送来的货,经过质量抽查后,每个商品都要贴上条形码,作为识别这个商品的“身份证”。然后,全部在仓储区上架入库。在上架时,理货员会扫描货物的商品条形码与货位进行关联,并上传系统。这样,订单在生产时,取货员只要根据系统纪录的货位,直接去货架上取货,不用核对商品的名称。 
      看上去,京东在“订单—仓储”这个环节有条不紊,但于小姐的订单为什么会自动分成两笔订单,且分别由不同的仓库执行? 
      根据京东配送业务部门副总裁张立民的介绍,京东这是兼顾了效率和用户体验:一方面,订单处理是由系统说了算,于小姐的订单中有一个商品缺货,系统就将订单自动分成两笔业务;另一方面,京东存在库房限制上的客观原因,目前在北京由于大面积的单体库房很难租到,因此,京东的产品分在8个库房中,图书目前是独立库房,百货类和3C类的产品在另外的库房,为了兼顾效率,系统就会将订单拆分。 
      “理论上来说,用户订单一次性打包配送,是成本最低的方式。”张立民表示,为了尽量减少一张订单分拆的发生率,京东也在努力改进。主要方式就是,系统对数据的挖掘。比如,系统对历史数据计算后,一些购买关联度比较高的商品,会摆放的位置比较近,以节约库房订单生产时间。另外,前台在进行搭配促销时,库存位置也会跟着改变,季节性强的产品会在季节变化时会改变入库位置,以节约取货时间。取货完成之后,不同的订单被放在不同塑料筐内。最后由包装区进行打包,进入下一阶段的 “商品出库”。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