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物联网的“困囤之迷”与“解困之路”
  • 发布时间:2012-05-25 作者:www.cechina.cn
  •   5月25日消息,物联网已成为当前世界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之一,对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落实《物联网“十二五”发展规划》,快速、集约和低成本地开展“智慧城市”建设,需要更好地把握新技术的发展动态,吸收企业界优秀的思路和成功经验,在更大范围内选择解决方案,系统地降低“智慧城市”建设的难度和风险,“2012中国物联网应用需求与产业对接大会”于5月25日在北京亦庄丰大国际酒店隆重举行,赛迪网对本次大会进行图文直播专题报道。

      以下是思科大中华区副总裁殷康的致辞: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到这个很特别的物联网的会场做主题演讲,我知道国内有很多互联网产业联盟,北京中关村的张秘书长跟我很数,我知道他过去两三年花了很大力气在推动这个事,今天各地的产业联盟来了很多领导和专家。再一个是这个杂志,他们里面有一篇文章我看了以后觉得非常有意思。我原来在美国专门学的网络,所以我这对这方面有一些特殊的理解。
      我主要讲两个问题,一个是困囤之迷,因为涉及到物所以涉及到很多行业,有人说十大行业,有人说二十大行业。比如说北京的智慧城市里面都涉及到很多内容,所以我们涉及到方方面面,这个产业规模很大。再一个每个人看的角度不一样,这里面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比如说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具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搞的我们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人可能他们会比较迷惑和困囤找不到方向。
      再一个物联网这个词比较好理解,特别是中文给我们带来很多词汇上的演绎,所以需要思路的结合,这样帮助我们抓住问题的实质突破我们思考的方向,这是最关键的方面。我们不能太高,老是在字面上的演绎,这样的话给我们感觉心里没底。
      我觉得这个问题在国内特别的严重,如果大家注意这个杂志,前期网博士专门写了八问,他质问了很多东西。我觉得里面很多真知灼见有很多,我不见得百分之百同意他的观点,但是我建议大家也去读一读。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呢?就是我们缺乏共识,很多人觉得物相连谁都可以理解,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物体、物质、物品、物件,它连上网就有新的功能和效应。但是看到物物相连就是物联网吗?难道我们说的传感器网络就是物联网吗?很多人说RFID,这个太大了非常纷杂,这个是很大的方面,我们需不需要做一些整理和梳理,我们很多演绎已经使我们困惑。
      比如说这个图在我看来是很多的是ITU作为传感器网络的架构,其实没有太多信息,物联网不过是信息的收集、传递和梳理,这个工作难吗,这是新的东西吗?
      这张图说说我们国家自己构造出来的物联网的架构,大家可以仔细看这个东西罗列了多少,它的新意到底在什么地方。有所谓的感知层、传递层和应用层,中国演绎成感知,我们感的方面太多,而知的方面不够。我特别要指出的是中间这一层网络层,姚院士是我非常尊重的长辈,但是我的观点跟他讲的有些值得商榷。其中一个比较大的地方就是所谓的网络层,其实网络部重要,物联网网络部重要或者网络可以由各种网络的统称,刚才姚院士讲到智慧城市要依赖于通信网,国家所谓的各个网络移动网、电力网、优先网的网络组合。我个人感觉到从我长期做网络研究和技术支持,我觉得这个观点值得商榷。
      我们做这个专业的人,对于外面的人讲这个产业很大,这都没有关系。但是我们做这个领域的,我们必须要知道五年以后怎么发展,这几个大的概念我想提醒大家。简单的物物相连并不应该是物联网,如果你这样认为,我觉得这是初期的初期。物联网的专网、小网、私网这个也不能叫物联网。知道网络的人都知道标识跟网络是太初级的了,比如说RFID很多小东西都标识出来,但是很多都没有联到网。这个站在智慧的角度来说,但是这个关系相对来说还在非常粗浅的阶段,我们围绕它作为核心、作为目标、作为方向,我们会失掉很大的机会和策略上思考的重点。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观点,就是我们所谓把物联网和互联网对比一下,传感器从诞生那天起就要传感器联网,联成网以后应用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但是这种行业和领域成千上万,而且因为它有不同的应用行业,不同的环境,传感器的大小、温湿、控压都不一样,最关键是它的标准完全不一样,这个产业已经存在了三十年,它的成长和它的扩展我们非常清楚,没有什么大的所谓的技术革命或者有一个大的技术浪潮。
      这是一个简单的例子,这个标准我统计下来有几百种,造成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些技术都是专有的,私有的,因为这个行业的专家少,温控、灯控或者是楼宇的某一个空调控都是专有的,它组成的网比较小,这种情况我们都知道,前面的专家也谈到智慧城市有一个问题,很大的原因就是专有、特有、私有、小网,应用只能那几个专家做,它不是一个平台,不是人人都可以享用,人人都可以创新的,这样造成了非常分散,非常零碎,光谱非常广,但是每一个都很小,相互之间没有太大的关联,这是传感器或者是无线传感器过去遇到的问题。所以单单看这个我们会说这是物联网产业的集合吗?我的回答是NO。
    这是智能楼宇,这个词十年前就谈到了,在谈楼宇的电子化、电气化、自动化过程当中。但是我们看看楼宇原来就谈到过,一个楼宇大概有几十个厂商设计的标准大概几百种,所以这个产品很贵,解决方案也很贵,当然它解决了我们的问题,这是我们的现状。我们的物联网商克服这个矛盾,而不是简单的重复这样的现象或者是推演这样的现象,对我们物联网产业没有太大的帮助或者对我们物联网产业可持续发展是不利的,也是不健康的。
      还是愿意讲这个例子,我也希望在座物联网产业联盟,我们做智慧城市的专家和领导们,这个问题我们一定要思考。我们难道原来已经有的这些零碎的应用,零碎的行业,零碎的项目,信息化的也好,电子化的也好,自动化的也好,数字化的也好,把它加起来用物联网这个箩筐装在一起,我们就能把它叫做我们的物联网产业吗?大家记住那些萝卜和白菜原来就有它的价值和产业规模,我们把它来一个虚拟化,难道就叫做我们的物联网产业吗?我只要电子化和程序化一下,说不定就可以得到北京市委的认可,我觉得这个方向是对的。但是我们作为这个行业内的人,我们必须要跨越和提升,怎么提升,所以这一点我们行业内部的人,我们必须要清楚。但是对内我们一定要思考这个问题,它的突破点,它的思考方向,它到底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我们不能四面八方的摸索,我们必须要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来推动这个真正变的更大。物联网在于的是因为它有一个融合的平台,这个融合的平台从什么地方开始,其实是从网络开始。然后它变成一个能够提供创新,能够给人家创造条件,能够产生新奇,能够爆发出产业能量的这么一个产业,这是我的思路和突破点。
      所以我的解困之路和方向的思路应该是这样的,大家说这个观点不见得行的通,因为每个行业都有每个行业的特点,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特殊的要求。我跟大家分享个例子,网络这个例子在人类社会里面有了很多年,有了电以后,大家觉得有了电就克服了时空,其实这个是不对的,其实我们的电视、电话、电信跨越时空,其实那个时候简单的很,你通过电拉一根线就可以了。实际上不是因为有了电,是因为有了电,然后有了网络技术产生的革命性的变化,这个变化结果发现我们有很多网的技术,可以说当时的大公司每个公司都有一个。IBM有在银行、电力的网,数据设备公司他有自己的网络,我们三个人坐在一起制定一个约定,我们扯两根线就是一个网。
      我再举一个例子,大家知道当时有苹果公司的网络,但是我们做网络技术的人知道,这么多网络带来的结果是分离的零碎的市场,每个人做一个。其实当时对于思科来说也很好,我们做什么就是做桥,事实上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后来人们就一直在思考有没有可能有一种融合的网络平台,为什么要这么做,结果造成分裂的,成本高的,行业不同的相互又不能利用的,其实大家是用网来克服时空。所以开始有一种新的技术出现,这个技术从第三层开始,开始推动产业用统一的网络语言,用统一的网络协议或者是统一的网络标准。因为这个产生带来巨大的革命,互联网得益于此。因为当时互联网只在大学里面用,产业根本不用,结果这个势头如此之大,把企业全部统一起来。那些不接受这种统一平台的公司,要么破产,要么被人家吃掉,没有了。IBM说我统一,苹果说我统一所有的东西都平等,但是问题是电信运营商我不同意,这个造成很大的争论。我们国家有有线电视,但是我告诉你过去十年所有做网络运营的公司的主要就是三网融合,大家讲话的语言不一样。技术价格不一样,这个技术价格叫做IP,我们不能把它看作一个协议,它不但是技术的协议,而且是架构,而且是网络融合的基础,这是它很重要的方面。
      因为这个的原因,还可能有云计算,刚才有的专家说了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好像比物联网成熟一点,云计算不是高速度计算,不是网格计算,那些技术是有了帮助。但实际上这是完全不同的方式计算,因为网络融合作为基础产生了一个把所有计算的资源放在网络上,物理资源无所谓,然后来进行所谓的虚拟化,然后变成资源池,这都是背后的原因。因为这个原因我们才可以有很多应用平台,这是网络进化的例子。
      所以在我看来物联网它的前提和它的本身产生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有这么一个技术需求叫多网融合,多网融合能够推动一体化,能够推动产业的规模,能够给人家提供平台,能够开放利用,你所有的梦想都可能在这上面成就你的事业,这是它的根本,我们说物联网没有抓住它。并不是只做一个网,大家都用同样的网络语言,就像全球都用英文,这对整个社会经济和产品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价值,这一点是它的根本。
    为什么呢?我再讲讲网络作为平台的价值,最开始IT技术是来做信息处理的,叫做数据网络。结果这个技术可以做的延到无处的地方,三十年前就开始做信息的收集和处理。原来我们面临的信息爆炸问题有了解决,诞生了Google无论你的信息有再多现在有搜索,什么问题我不懂我在上面搜索它给我80%有效的信息,然后下一个工程目标就是到电信运营商,我当时亲历这个过程非常困难,他们都没有看到这个网络平台。然后我们把它叫做IP电话,视频也放到上面,它是通过网桢,全球任何网络你可以面对面,完全没有距离,没有技术障碍的在线交流。你想一想两点在全球连过来,然后通过3G传过去,你们互联网只是做Email,其实不是这么回事。当时“9.11”真正能打通电话的是是互联网的电话,所以互联网的冗余技术可以打通。大家说2G和3G那都是接入带宽的无线出口,它用了同一个IP地址,这样使你的体验完全不一样,当移动性放到IP技术里面,我们大家把它叫做移动互联网,然后给人带来无边界的自由。现在很多人开始说物件、物品、物体只要通电的东西,只要可以联网的东西,实际上也要联到融合的平台,这是最主要的,全球现在都是这样的共识。
      这个带来一个所谓的智慧,就是认知,不单单是认,不单单是感应,这个知实际上很大的成分是靠网络来实现,不是靠传感器,传感器只有感的能力没有知的能力。如果大家认可我的讲法,我们原来遇到的一些挑战和矛盾的说法就有一些思路可以帮助你化解。其中有一个矛盾就是说这个完全没有矛盾,是的,传感器不可能有标准,因为有那么多产品,每个人都不服对方的产品,这样来看它的技术核心已经在这里了,要不要拓展和创新,当然要。比如说我的传感器低能耗,内存又很小,在这些基础之上,在这个平台之上,它有可能建立云,而且这个云可能是多种云,有所谓的卫生云、健康云、私有云、公有云,这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原因,单纯的讲互联网只是联人不联物,这个经不起推敲。因为我们的手机和PC,我们的传感器智慧城市真正的核心和目标仍然是以人为本,为人服务,提高人的生产力,提高人的体验,所有的都是为了人。但是这些物品它仍然是互联网的一部分,不同的是原来的没有依据,他也会走向融合网。就像互联网三年前也没有人想象到有这个东西,这是必须要抓住的。所以我认为它是一个拓展的关系,说我们的行业没有标准,说我们的技术标准没有,有的人说我已经创造一个标准,已经有制高点了,这个产业是靠市场本身的力量去驱动的,靠一个人去点拨比较难。
      我们拉回来稍微停一下智慧城市,你的学校,你的工厂,你的企业都已经联到网了,包括你的电力网,我告诉你这些网都有一种网络,不过是面向的行业不一样,所以这个不应该成为一个多种网的组合。当它们联起来以后我们发现它们仍然是一个个小网,他们的DNA是一样的,这样对智慧城市是很大的基础。所以这个可能是从一个小区,可能是从一个应用,可能是从一个层次。
    韩国有一个典型的例子,也是从城市建设开始实施统一的方向,传感网络很多不支持IP,现在有很多传感器已经支持了,现在IP的站址只需要到10K的内存,这些都不是问题,成本非常低。因为大的融合的产业会吃掉你私有的专有云,所以这个方面你一定要创新。对于一个城市来说,这么多东西很大的原因有共性的东西已经存在。我们不过是要去强化,你什么时候支持IP,如果你不支持有没有演进支持,所以这是它的大方向。
      我们看到它提供的城市不是怎么实现的,它给市民提供菜单式的服务,包括所谓城市的危机管理,都是在融合的平台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所有人知道网络安全就知道安全是怎么做的,融合的平台仍然有自己虚拟的私网,逻辑上仍然有不同的东西,它可以控制按我当时的意愿,当我当时情景的感知来做。因为这个原因上面有大数据,因为这个时候专有云产生了,测你家里的电表,所以说这个事情比原来很大,你要做大数据分析需要很长时间,因为你的产业融合不在这里。我们解困之道从下到上有一个融合的开始,所谓融合的网是多彩的云。如果你做的这些东西是物联网的一部分,你应该想办法让它IT化,你应该有这个目标。云上面可以做平台,很多系光做传感器的说我们不需要云计算,云计算怎么可能,所以我觉得这对整个技术不太清楚。
    我们国家中央政府、北京政府都非常重视,但是我们需要上下努力,因为有些技术是靠下面从小到大推上来,而不是拔苗助长,上下努力的结合使得原来传统的IT技术和OT技术融合起来成为一个平台,这样才能给我们带来突破的方向,才能优化我们的业务规模。我认为物联网需要产业环境和产业链,所以我刚才看那个杂志,有人说物联网产业已经有制高点的标准技术了,我个人觉得我们要三思这个问题,因为非常简单他们需要整个产业,需要有人创造应用,这个需要全球的视野,我们需要全球的方向,我们有我们的长处,我们也有我们的弱点。包括我们的市领导和其他的人都看到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处在初级阶段,同时需要我们跟国际上积极的交流。
      我非常诚恳的请物联网联盟给我一些反馈,我在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所以我写了一篇文章,我写的比我讲的还要具体,我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