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以智慧之眼,直中市场命脉
  • 发布时间:2023-08-01 作者:杨霞
  •   Teledyne旗下品牌 DALSA、e2v、FLIR、Princeton Instruments和Photometrics 悉数亮相2023中国(上海)机器视觉展(Vision China 2023)。Teledyne 展位上首次开设“3D成像解决方案”展台,重点展示多款应用于机器视觉、物流和工厂自动化的 3D 视觉解决方案。 3D 演示包括:
      1.Teledyne DALSA 的 Z-Trak2? 3D 三角激光传感器,在强大的Sherlock8三维软件帮助下,开箱即可进行三维测量。Z-Trak2是检测或测量快速移动物体的理想选择,其扫描速率为 45KHz,最多可测量 2048 个点/外形。配置多个 Z-Trak2 传感器也可以测量厚度或对移动物体进行 360° 检测。 Sherlock?8是业界领先的最新一代无代码机器视觉软件开发环境,搭载丰富的成熟工具和功能,并在全球数以千计地安装使用。Sherlock8最新的独立模块化式结构提供了无与伦比的程序控制灵活性,可以随其所意的配置各种丰富强大的传统视觉算法,以及结合日益增强的3D点云和线廓工具,和越来越令市场惊艳的AI深度学习算法,可以满足全光谱视觉检测应用,获得了整个机器视觉行业的认可。无需任何编程,快速开发和实施,可以实现各种挑战性的外观检测、精密测量、精确机器人导航定位、复杂1D/2D/OCR读取。 支持各种相机,线扫、面阵、3D、及热像红外等。    
      2.Teledyne e2v 的Hydra3D,它是 832 x 600 像素分辨率的飞行时间(ToF)CMOS 图像传感器,采用公司专有技术,可在短、中、长距离上实时操作,室内室外环境均适用。如在工厂自动化、机器人、物流、监控、ITS、测绘/建造、无人机等应用具备出色的时间精度。新增的 Hydra3D+ 功能采用全新的 10 μm 三重通道像素,传输时间非常短,在 NIR 波长下具有超高灵敏度,因此在各种光线条件下均可工作,还不会产生运动伪影。
      3.Teledyne FLIR 展示一款定制的嵌入式立体相机,用于 3D 感知和基于深度学习的人体检测。嵌入式立体相机适合机器人引导和态势感知应用。

      品牌与技术的交融,总能满足您的万千需求
      据悉, FLIR被Teledyne Technologies集团收购后,FLIR Integrated Imaging Solutions (以下简称 IIS) 部门扩充至共有三个系列产品线聚焦于小面阵相机。品牌之间互相取长补短,结合各自优势和原有经验,如千兆网和万兆网的经验,将网口相机全部结合在一起,逐渐演变成一个全新产品线系列。

      三家之长的全新产品线让客户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当然,客户对相机的选择需要结合软件进行。客户可以在三个品牌之间自由选择最适合他的相机。工业应用比较广泛,有的客户更加注重色彩还原,有的更加关注延时性,需要5G的高效率。举例而言,如果客户之前已经使用了特励达的相机,所用产品是基于色彩的需求。但是在接下来新的项目当中产生新的需求,若在以前在选择之前客户可能就要变换软件平台的整体系统;然而现在就没有这样的限制,客户可以在两个不同的产品线当中选择适合它的新应用,然后把它们放在一个软件平台上面。特励达希望减少客户在软件上面的投入,一直探索某些功能是不是可以移到相机端,这些其实也是特励达基于客户需求未来产品研发的一个方向。

      目前,特励达的客户主要集中于半导体制造业、光伏、锂电,但是同时发现终端客户,并不仅仅限于工业制造方面。生命科学作为国家重点扶持产业,细胞检测,基因检测都是特励达的客户,还有现在新兴的动态捕捉。许多应用已经超出了工业相机想象的范围,甚至已经远远超出了大健康的概念。

      换而言之,中国市场是丰富多样的,特励达的应用遍布在各个行业。针对每一个行业都有足够多的内部需求去推动这个行业并为此做出更多的贡献。本来以为某款产品可能适合某一个行业,后来发现其他的行业可能更加适合。特励达会通过客户的选择进入新兴的市场,推出新的产品去更好的支持这些新兴领域。从而产生了许多不断满足客户需求的生动案例,由此验证了特励达的受欢迎程度。

      解决落地难,让客户高枕无忧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软件的问题,大家知道机器视觉的算法落地目前还有点困难。就软件而言,特励达常规的软件算法, 譬如iNspect软件和Sherlock7视觉软件,就是2D的标配,如曲线检测技术,包括读码印刷检测,新能源行业的一些检测,太阳能板等。有些工程领域的焊接缺陷检测,不是常规的。

      现在处于一个技术融合的时代,特励达的最新一代视觉软件Sherlock8,它可以跟各种应用进行融合。可以匹配自身的相机,可以跟自己的x光相结合,可以跟红外相结合等等。因为有终端软件,它可以融合到各个领域,工业领域,包括生命科学领域。如细胞的激素大小的分解,就是用特励达的软件来呈现它,这是与生命科学技术的交融。另外还有一些3D的技术,特励达3D的相机硬件具备。3D的相机会在一些传统相机的尺寸颜色之外,采用了一些高度的三维信息,多了一些三维的算法在里面进行补充。因此,特励达又拓展了AI的一些算法,因为AI的算法会适用于某些复杂场景下的缺陷诊断,比名医诊断的准确度更高,这也是未来的一个趋势。

      AI的算法特点,培训的时间长,涉及的参数系统化比较多。为此,Astrocyte 和Sherlock8进行了自动化的参数设置,对它的软件硬件进行加速,包括一些多线程的技术的梳理,提高它的速度,解决一些行业上的痛点。让可见可用真正落到实处。
      AI的算法特点,培训的时间长,涉及的参数系统化比较多。为此,Astrocyte 和Sherlock8进行了自动化的参数设置,对它的软件硬件进行加速,包括一些多线程的技术的梳理,提高它的速度,解决一些行业上的痛点。让可见可用真正落到实处。
      此外,特励达还加强了各个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如联合芯片部门的定向开发,3D机结合软件部门共同完成项目,变成一个智能相机或者智能化程度更高的解决方体积的测量。

      把握未来命脉,抢占市场先机
      据悉,特励达公司目前只做工业级的图像传感器多重变焦的模组产品,通过成像的物理逻辑,还有成像过程中产生出来的问题,通过算法和结构上面的一些创新,解决客户难点。

      旗下e2v品牌带来了两款产品,一款Hydra3D的传感器,能够同时获取构建3D图像所需的三个相位,从而能够在没有任何运动伪影的情况下,从快速移动的场景中获取准确的3D信息。另外一款Optimom的模组,它是一款多重变焦的模组,多重变焦可以解决进光量变大和景深变小的物理矛盾。同时解决了多路径物流扫码。特励达目前有一款Topaz2M全局曝光图像传感器,这款传感器已经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有广泛的客户群体并在去年获得《视觉系统设计》创新奖白金奖。

      现在的图像传感器还有机器视觉的领域已经到了物理的极限,制造传感器的工艺,再高也没有意义。因为带宽的限制,只有通过多加传输的通道,然后才可以增加它的速度处理器速度。“大家也在思索机器视觉的未来进程,你把握住了命脉,机器视觉发展的节奏和路线,就相当于掌握了先机,”Teledyne e2v高级商务拓展经理张宇先生表示。和其他企业不同的是,图像传感器投入每一款产品要300-400万美金,投入时间都要3-4年,“我们可以错过一款短时的产品线,但是我们不能错过2-3款市场需求的产品线,这是不允许的。我们更加在意产品的技术方向。那么第一个方向就是SOC功能,这个相当于是把一些简单的大级别的应用,结合简单的一些算法融合到图像传感器上,从而减少客户开发的时间。通过算法可以优化产品线的图像质量,另外可以提高在不增加带宽的情况下,通过增加图像的帧率。这样图像传感器呈现出来的就是图像越来越好,功能越来越快,越来越智能,体积越来越小巧。”


      Teledyne DALSA中国区销售及技术经理钱凯先生认为,机器视觉的未来应用会日益丰富多彩,会不断渗透到高端制造和高端芯片,高端镜片玻璃之类的领域。同时,肯定会面临新的自动化的需求。伴随自动化的逐步提升,需要自动化的地方机器视觉就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所以一个强大的视觉算法平台Sherlock8,具有各种丰富强大的传统视觉算法,以及日益增强的3D和AI深度学习算法,无需任何编程,快速开发和实施,可以实现各种挑战性的外观检测、精密测量、精确机器人导航定位、复杂1D/2D/OCR读取,正是视觉技术和工业自动化产业发展的时代需要。 

      Teledyne FLIR IIS中国区销售经理薛茜女士进一步补充道,“作为一家全球性的企业,我们应对同质化的竞争,也会推出一些比较新的产品,性价比极高的电子相机,去应对市场”。

      特励达作为一个国际公司,既可以看到国外的发展情况,也会看到国内的需求。不仅重视相机研发,更会倾听用户的真实反馈,以创新的应用专注于解决客户真实存在的痛点!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