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新校园安防监控系统
  • 发布时间:2012-09-10 www.cechina.cn
  •   高校安防系统建设的现状
      我国高校安防建设发展相对滞后,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都纷纷将老旧的模拟监控逐步向数字升级,所有人都认为这是一次清晰度的革命,从看得见到看得清的革命,但是其实很多人都忽略了网络基础的变化,与以前大不相同,数字监控使用IP网络环境,那么其应用是更多种多样,监控作为其中的基础,可以诞生出许多的应用,而这些应用不但可以完善高校安防,更可以在此基础上让高校日常运作如如虎添翼。所以我们认为“平安高校,智慧高校”才是未来高校安防系统的发展趋势。
      传统意义的高校安防
      其实在很早以前安防的概念就已经成熟,但是事实上却一直没能做到“安”,没能做到“防”,安而不防是普遍现象,因为视频监控在大部分情况下只作为事后调看的工具使用,事前缺乏预警,事中无法及时处理,这使得纵使高校里布满了监控探头,到头来也没有起到对师生的保护作用,所以上海全景认为未来的一大趋势就是,视频监控不再是纯粹的事后调看查证,而是在配合了前端智能分析以及音频技术的基础上,做到事前智能预警,事中快速处理,事后高效调看,三者合一,这样师生的安全才有保障,这样才是真正的安防。
      高校安防系统建设的另一个趋势是统一平台,因为现在的高校安防缺少统一平台,台各自为战,这对于高校与高校之间,高校与上级之间信息无法共享,校园管理不够“智慧”,大环境不够安全。
      “平安高校”建设中的需求分析
      简单操作:门卫是平安高校一线的工作人员,但是由于其岗位性质,一般都是年级较大,而对于电脑不熟悉的人,所以当数字时代来临时,他们却犯了难,因为如果要让门卫们看到自己管辖区域的监控视频,就需要配上一台电脑,这让门卫们进退两难,监控是工作,是职责,必须使用电脑,但是因为缺乏电脑知识,又害怕自己的操作不当会弄坏电脑,所以在数字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监控方式十分重要,
      智能分析:智能分析事实上是平安高校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元素,但是碍于传统后端智能分析的技术瓶颈使得智能分析一直无法做到大面积布控,所以高校只能用人防来弥补,但是人终究无法像机械般高效,所以要做到平安高校的另一个基础就是可以大面积布控的智能。
      报警亭:
      校园人多地广,常常会有预想不到的矛盾发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内部与外部之间等等,在校园也发生过闹事,偷窃,尾随女生等有着不良影响的案件,但是每当事件发生时,传统安防系统却变成了围观的群众,无法上前制止,所以想要做到平安高校,势必需要有一套完整高效的报警系统。
      安全事故响应:
      11·15火灾给上海人民敲响了一次警钟,让人们知道了火灾是多么可怕,生命是多么的脆弱而宝贵,现在上海的大学,海纳百川,聚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才,齐聚一堂,外地的学生大多会选择住在学生宿舍,但是因为缺乏安全意识,吹风机,电磁炉,吸烟等安全隐患成为了大家心中放不下的担心,因为涉及到了学生们的隐私,学校无法真正地杜绝学生在宿舍内使用这些东西,所以一套快速有效的安全事件反映机制也很重要,因为在这些灾难中,即使是短暂的1秒也能决定生死。
      高校监控如何实现升级
      高校的视频监控升级,涉及到了许多方面,由于目前大部分高校依然是在使用模拟监控,所以逐步升级是比较理性的方法,在升级过程中会遇到模拟与数字需要兼容到统一平台中,为此上海全景也为此设计了编码器,让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不用一次性替换掉所有的监控摄像机,这样就可以为高校的逐步升级提供一个缓和的环境。同时数字的监控范围要比模拟监控时代来的广,所以在扩建改造工程中,同样的监控范围,相较模拟,会使用更少的摄像机,更少的线材。与此同时,H.264HIGHPROFILE技术不但可以使数字的带宽节省一半,对于模拟也是,使用了编码器之后,在画质不变的情况下模拟的带宽可以从1M-1.5M降低到512K,这样可以大大节省后端的处理压力,存储成本以及维护成本。
      “平安高校”建设的基本要求
      1、实用性:系统建成后满足学校安全防范的使用要求;
      2、可靠性:采用现代先进技术,尽最大可能降低系统故障率,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易维护性;
      3、先进性:整个监控系统所采用的技术与设备,必须代表当前最先进的技术水平,并有成功实施的先例,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4、标准性:系统设备选型必须符合国内外相关标准,保证设备应用的兼容性,采用标准接口,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5、兼容性:系统设备选型须与现有系统兼容。特别是门禁系统使用校园一卡通能安全使用。
      6、安全性:确保系统本身的安全性,提高系统抗破坏能力。
      7、经济性:工程设计时在保证系统设备技术要求先进性的前提下,应充分重视其经济性,选用性价比高的设备,降低经济成本。
      高校安防解决方案
      2012年上海市高教委颁发了3年完成校园监控高清化改造的指导意见,沪上高校拉开了高清化改造的帷幕。全景数字的智慧高校技防实战平台已经服务六所知名高校,成为了高校高清改造的第一首选品牌。

    高校安防解决方案系统框架图
      操控器操作:上海全景将电视机顶盒的技术融入到监控,开发了遥控器操作功能,一台解码器,一台显示器,就变成了门卫们的好助手,让他们可以充分使用自己的资源做好自己的工作。
      前端智能分析:智能化将是未来IP监控摄像机的趋势,全景的智能区别于后端智能,革命性地将智能分析技术前置于前端的摄像机中,并且拥有不规则区域报警侦测的强大功能。由于全景智能化的前移大大释放了后端处理的压力,使得每一路的摄像机都能高效的实现智能化的动态捕捉,不会产生因为后台集中处理导致智能分析的失效或延时,而这才是可以实现的智能,可以大规模布控的智能,适合高校的智能。
      智能监控系统可以对要害区域进行智能入侵报警,报警区域可以任意设置多边形,有效防止投毒及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比如晚上10:00到第二天上午6:00,系统对指定区域进行入侵检测,一旦有人非法闯入,马上报警。
      高清视频联动报警,在高校中,师生的安全才是重中之重,那么在前端智能的事前预警之后,我们需要的就是事中处理,高清视频联动报警就是为了达到这个目,一键报警,在监控室里立即弹出报警电话锁绑定的所有画面,同时支持双向同步语音,这个在东海学院已经投入实战的高清视频联动报警大大的降低了校园安全事件的发生,打架斗殴,闹事,都被大大的减少。
      可任意绑定周围重要部位的摄像机
      不仅能通过语音交流,同时可以看到报警区域的视频,提高响应速度
      应急指挥,在校园安全事故中,争分夺秒是关键,如何减少事故中的人员伤亡,最好的办法就是提高反映速度,和沟通效率,在第一时间对整个场面进行指挥,告知师生如何逃生,哪里安全,哪里危险,这在传统的监控中也是一直没能实现的,但是上海全景的理念是“beyondsurveillance”,是超越监控,是将网络技术,视频会议技术融合到了监控中,打破传统监控,建设真正的“平安高校”。
      “平安高校”,同时也是“智慧高校”
      在使用IP网络作为监控基础的今天,我们认为监控应该只是其中的应用之一,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也是上海全景的研发方向之一。纵观国外高校,都纷纷使用了新一代的教学方式,网络教学,足不出户,也可以享受到大学的乐趣,上海全景作为一家致力于高清数字视频技术13年的上海本地企业,也希望上海,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可以享受到这一先进的教学方式,研发了融入监控的高清内容发布系统。
      学校是一个涉及了许多元素的地方,一套高清高效的内容发布平台十分有用,在平日它就是发布日常通知的好帮手,只要将电脑与上海全景的编码器连接之后,电脑就变成了内容发布平台,平日的通知不再需要去张贴,只需要在电脑上打开图像或者短片,就可以让所有屏幕更新内容,在校庆时,它就是实况转播,不但可以校内看,一旦联网还可以分享给其他学校,可以分享给上级部门,让大家都可以享受校庆的欢乐。在紧急状态时,它就是紧急通告发布系统,结合音视频向校内人员传达紧急疏散或者灾难预警的内容。在平时的教育上,他可以变成学校的宣传栏,播放学校的各种宣传片,或者一些生活知识,逃生知识等等。
      高清远程教育,远程教育在国外很普及,但是在国内的高校中却不多见,现在,为了让所有的高校都可以体验这一新时代的教学方式,在视频会议的基础上,设计了远程教育的功能,突破原本的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做到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同一堂课。大大提高了教学的覆盖面积,这些教学视频同样可以被录制转发,可以提供师生回看,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总结
      纵观安防行业已近经历了三次变革期,从传统的模拟摄像机、后端磁带存储到逐步演变到模拟摄像机、后端DVR再到如今的数字高清摄像机、后端网络存储的时代,现在的安防行业正处于第三次革命性转变中。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众多厂商纷纷崛起,但是由于思维的惯性,一直都没有人响应“平安”的需求,那就是“事前预警,事中处理,事后调看”,上海全景作为一家合资企业,结合国内外的高校安防情况,定制化地开发了许许多多的应用,弥补传统监控的不足,提供先进的教学方式,以此为学校,为老师,为学生,打造平安校园,智慧校园。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