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黑客来了!制造企业如何做好网络安全?
  • 发布时间:2022-08-31 来源:控制工程网

  • 本文图片来源:QMS International

      数字化革命正在将生产与业务流程结合起来,并将人工智能(AI)、云计算和增强现实(AR) 引入车间。通过在整个业务和供应链中收集实时数据, 企业可以更好地了解其运营情况,并分析和改进性能和维护。然而,这种更大的连通性,使制造业和工程部门在网络安全方面面临新的威胁。
      制造企业和工程师更容易受到恶意软件、拒绝服务和设备黑客的攻击。如果设备遭到黑客攻击并失去控制, 可能会导致智能数据丢失、破坏停机时间和产品瑕疵, 甚至会造成健康和安全威胁。
      随着对透明数据流的进一步关注,工厂车间和设备再也无法与主网络隔离。事实上,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 更多的人和系统可以访问网络,这就为网络黑客打开了多个大门。移动设备也变得越来越普遍,很难确保总是及时完成安全更新。
      数字化升级通常是分步实施的,这意味着旧系统与新系统并存,具有不同的安全性和脆弱性。再加上不能及时安装升级或补丁,这给企业带来了另一个挑战, 也给网络黑客带来了更多的机会。
      制造业和工程部门需要采取一种全面的方法,将网络安全融入其业务的各个方面,创造一种安全文化。
      在思考工业4.0 的网络安全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包括:
      ■ 如何确保系统和信息的完整性;
      ■ 在整个数据生命周期内保护敏感信息;
      ■ 关键系统的恢复过程,以及如何将事件影响降至最低。
      首先,制造商必须首先评估其风险。为了保护智能网络免受网络罪犯的攻击,首先需要识别可能的风险及其发生的可能性。
      应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必须考虑组织、供应商及其技术。评估工业控制系统(ICS)的安全性、敏感数据的存储方式和位置、供应链的漏洞以及谁可以访问该系统。还要仔细观察哪些系统控制与物理过程相连接,以及如果遭到破坏,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一旦知道了风险,就有可以着手制定缓解或消除这些风险的解决方案。
      强化系统可减少网络安全威胁 
      强化系统有助于降低网络威胁的风险。这包括(但不局限于)一些下面的措施:
      ■ 安装防火墙;
      ■ 创建安装补丁的过程;
      ■ 安装实时入侵检测或威胁情报;
      ■ 加密;
      ■ 访问和身份管理(物理和数字);
      ■ 定期备份;
      ■ 系统的细分。
      制定灾难恢复计划或业务连续性计划,也有助于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方法是确保组织做好应对事故的准备,并详细说明恢复正常所需的步骤。
      保持持续的警惕是关键,应对网络、人员和环境进行持续监控,以尽早发现威胁。为了提高警惕,工人需要接受培训。应定期进行网络安全意识培训,尤其是在引入新技术或出现新威胁时。
      此外,还应确保供应商以及与系统相关的任何其它组织,承诺进行定期审核,并在软件补丁可用后尽快安装。
      发展安全文化 
      要创建安全第一的方法,将信息安全整合到整个企业中,最好实施一个全面的信息安全管理系统,如ISO 27001,其中包括物理、数字和法律风险的流程。
      ISO 27001的114项控制措施,旨在帮助实施最佳实践流程,将安全性集成到人员、数字和实物资产中。这些过程包括访问控制、运营安全、系统获取和维护、供应商关系和事件管理,为在制造或工程业务中建立真正的安全文化提供必要的框架。
      该标准还可以通过附加的实践规范进行扩展,以使其适应组织的需要。例如,ISO 27017提供了额外的控制措施,涵盖云服务的信息安全,而ISO 27018则解决了对保存在云中的个人身份信息的保护。
      无论是否采用了管理系统,创建一个综合防御战略, 使安全性尽可能一致仍然很重要。(作者 | Claire Price)
      关键概念: 
      ■ 工业4.0 制造商的增加,意味着网络安全风险的增加。
      ■ 强化物理系统和保持警惕, 是降低网络安全风险的两个好方法。
      思考一下: 
      贵司在解决网络安全问题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