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搭载英伟达Jetson AGX Orin的“数字大脑”,MiR1200 开启智能物流新篇章
  • 发布时间:2024-06-13 作者:杨霞
  •   紧跟AI浪潮,全球移动机器人市场的领导者Mobile Industrial Robots(以下简称:MiR)于今年第一季度发布了搭载英伟达Jetson AGX Orin新一代人工智能托盘检测技术的MiR1200托盘搬运叉车,为市场带来了会思考的物流解决方案,让自动化技术再进一步。
     
      集成尖端AI科技,让叉车灵活自如
      英伟达 Jetson AGX Orin 的引入,为MiR1200托盘搬运叉车配备了强大的计算核心,能够实时处理来自众多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海量数据,使其具备了处理复杂信息和执行高级任务的能力。这一“数字大脑”作为机器人的智能领航员,通过整合来自各类传感器的信息,确保MiR AMR能在多变的工业环境中进行安全、可靠地导航。

      MiR自主移动机器人中国区负责人、销售总监何小虎先生总结了产品的优越性能,包括如下几点:
      第一个是简单。所有车型都无缝集成于一个相同的软件、语言和界面,并运作自如。同时电脑程序操作简便,非机器人专业的操作者只需要十分钟就能学会。 
      第二个是柔性化。在过去工程型的机器人部署方式下,用户需要通过重新设计调度软件来调整机器人的任务布局,完全不能满足柔性生产的要求。 但MiR的AMR操作调度非常灵活,哪怕A车间停产,MiR的AMR能够直接行驶至B车间,无缝衔接、继续运行,从而最大程度减少对产线的影响。
      第三是智能化。MiR的AMR一直可以做到自主导航避障。MiR1200在过往基础上更进一步,具备“思考能力”,它搭载的边缘计算模块每秒能进行40万亿次的计算、120万张的图片处理能力。用户部署后,通过半年的训练,它的运行能力相当于一个传统工厂的班组。 
      除了产品本身的创新之外,MiR也在其他方面探索AI的应用,其中包括利用英伟达可扩展的机器人仿真应用和合成数据生成工具Isaac Sim , 模拟MiR1200并进行测试,以辅助这款托盘搬运叉车在真实工业环境中的部署。

      人工智能加持,为客户创造更高价值
      让人惊叹的是,MiR1200具备卓越的视觉识别能力:其配备了多个独立智能摄像头。通过人工智能的感知系统,这些摄像头具备强大的视觉识别和处理能力,能够识别裹膜托盘,重建不可视的图像,快速且精准地完成抓去任务。而这一能力在没有人工智能辅助的情况下是难以实现的。
      适应变换的托盘姿态:在多变的工业环境中,托盘的姿态可能并不总是规整。MiR1200具备在移动中自主识别并定位托盘的能力,并能智能调整自身姿态以适应托盘的角度。
      精准的作业效率:MiR1200能够在移动至抓取点的过程中同步进行数据读取和计算,从而在到达目标位置时迅速执行抓取动作,减少了等待的时间。假设机器人每天需要执行1000次抓取任务,每次抓取缩短的10秒钟将为企业节省巨大的时间成本。
      MiR Fleet车队管理软件:这款软件目前已经升级到4.0版本。得益于AMR足够智能,因此即便是规模部署,车队对调度软件的依赖性并没有那么高。

      实现真正的智慧物流,迈向新质生产力

      MiR1200的核心应用场景是仓储物流,能够帮助企业替换目前需要人工进行长距离运输的工作,执行生产线进料或生产线上卸载货品,以及成品生产线末端操作到暂存区或托盘包装区的操作。据悉,MiR1200将于2024年第四季度发货,目前已经接受预定。
      何总表示,MiR的客户群体呈现出一个均衡的分布,其中汽车行业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约占总客户数的三分之一。电子半导体行业同样重要,也占据了三分之一。剩下的三分之一则由其他行业共同组成。
      “目前,MiR1200能够举高85厘米。相比其他品类的叉车能够举高1-2米,市场或许会疑惑85厘米这个高度似乎不算最佳。但实际上举起的高度并非技术难点,它通过增大电池功率即可实现。但叉车设备本身的智能性才是技术难点,它是否真的能够成为机器人,是否能够真正的替换传统以人力搬运的工作方式,实现全天候无故障不停机才是产品面向市场的取胜点。MiR希望推广AMR技术,也认为我们有这个责任帮助中国制造业认识并部署真正智能化的移动机器人产品。”
      得益于AI技术的加持,成功地赋予了MiR1200前所未有的导航能力和灵活度。进一步简化复杂的物流任务,让机器人能够像人一样思考,从而实现人机协作的最佳效果。MiR承诺将不断推动工业自动化的边界,期待与客户一起,共同开启智能物流的新篇章。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