控制工程网首页  |  产品  |  在线研讨会  |  视频  |  空间  |  论坛  |  博客  

社区公告

物联网与自动化一脉相承,本社区从工业控制和自动化的角度解读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向您介绍最新动态、技术和应用。欢迎您加入社区第一时间得到社区更新。
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产业动态
  • 质量管理的新主张
  • 发布时间:2014-10-14 www.cechina.cn
  •   快速和有效的测试并不是什么新的观点,它非常普遍和实用,对于制造质量有很大的影响。高效的测试可以提升车间的质量管理水平。

      从实验室到操作员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实验室控制了整个测试过程。他们从车间中收集样本,进行测试,最后再告诉车间测试结果。
      有时候,这些过程浪费了宝贵的时间。通常,实验室总会耽误很久才将反馈信息发给车间。如果有些事情需要调整,在调整之前就会耗费很多时间。因为有延误的情况,产品可能就不会按照指定的规格进行制造。延误的是时间,而时间就是金钱。


      除了正常的实验之外,还可以考虑在测试过程中引入操作人员进行质量管理。原因非常简单:操作员负责制造产品,操作员距离制造过程最近,真正理解正在发生什么。因此,应该是操作员,而不是实验室,负责质量测试。毕竟,是操作员需要信息并且根据结果进行适当的改变。

      这样做的主要好处是测试更加高效快速。另外一个好处是反馈信息会很快传递给制造过程。所以如果有事情需要改变,操作员就可以进行及时调整。

      小规模和频繁调整
      实验室通常并不是将注意的重点放在质量上面,而是关注制造过程是否遵循标准。除了确保过程在控制之中,他们还需要调整,以达到目标数字。这些工作通常会导致过程修正过当,耽误时间也浪费金钱。这些标准还导致测试过多,制造商不应该为了测试而测试。
      质量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控制过程,然后是保证过程处于可控范围内。小规模和频繁的调整是常见的,这样才能防止过程失控。管理者还应该注重测试的合理化问题,也就是只进行那些有意义的测试。企业需要的是那些能够真正反映车间实际情况的指标。
      使用统计方法和其他各种技术有很多途径可以做到这一点,但是其背后的观点都是相同的——进行小规模的调整,时刻保证过程在控制之中。

      赋予车间活力
      即便实验室的结果在控制之中,车间的员工也很少会与实验室科学家分享制造知识。
      打破芥蒂,意味着扩展制造流程相关的知识,获取实验室外和车间当中的合理信息。这也意味着要更好地培训操作人员。

相关文章

物联网专家

>> 更多
  •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科学院计算所研究员,中国中文信息学会理事长
  • 姚建铨
    中国科学院院士,指出中国物联网还处在初级阶段水平较低
  • 邬贺铨

    中国工程院院士,光纤传送网与宽带信息网权威专家

  • 王志良
    北京科技大学物联网系主任,北京市物联网首席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