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看来,物联网是网络社会进步的一个阶段性的产物。它的出现正在将我们的生活由最传统的人工模式向着网络化管理的道路上靠拢。尤其对于我们国家来说,二维码,传感技术的广泛应用。似乎也在让国人感觉到物联网时代的一个来临。
不过,在这一番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年代里。物联网是否真的就是一帆风顺,有如一只肥到流油的螃蟹呢?在如今到处都在打出物联网理念的同时,这里面是否有如房价一样的泡沫之嫌呢?下面,我们就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一下,物联网技术在当前的应用中,它的角色到底是螃蟹还是鸡肋。
物联网市场需求依旧很单薄
尽管物联网技术的理念进入我国已经有了很长的一段时间,而且在应用上,也逐渐向着更多的领域中不断的实现着渗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总整体上来讲,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需求还依然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层面上,尤其从相关电信服务运营商的角度来说,我们的需求市场仍然没有激发出它应用的爆发潜力来,在价格,大家的认知,以及技术的发展程度来讲。它依然没有汇集到一个大家可以共同接受的层面上,因而这也极大的影响了相关应用厂商和技术厂商继续深入发展的积极性。从而使物联网的发展之路在刚刚起步的阶段,就遭到了一次严重的"减速"。
市场大需求难实现 力量分散难整合
其实,对于整个物联网的整体发展系统来说,市场,厂家和政府的引导是绝对不可或缺的。但是,从目前的厂商来说,确实在生产中面临着难以得到实质支持的一种困境。对于相关技术厂商的头疼,既有技术上的,同时还有市场需求中的因素。
行业壁垒难破 市场利润分散
我们首先来说技术上的阻力。尽管物联网在工作中是基于互联网技术的来实现工作的。但是相对于互联网,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却要比互联网技术复杂的多。以我国的地域特点应用为例,对于我国的国情特点来说,地域跨度大,所处环境复杂多变是我国的主要地理特点。也许这样的环境在其他环境的应用中,不算是什么特有的难题。但是对于经常需要传感技术支持的物联网来说,设备的适应程度则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从目前的企业状况来说。虽然已经有不少的企业涉足物联网领域。但是这些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同时缺乏有带头能力的从头企业作为行业的引导。即使在运营商环节,虽然目前负责承运的是当前几个国内大的通信集团。但是,由于我国物联网领域整体涉入尚浅,所以尚难形成一些拥有主导技术的大型企业作为行业的支柱。
物联网产业发展框架
尤其在跨地域应用产品的对比中,我国信息化水平相对滞后的特点便会更加明显的显现出来。尤其在一些特殊环境下的传感器配件上,小型的管理控制尚可以正常使用,但是如果实现跨地域的综合管理的话,我们的自主产品显然就要吃力的多。但是对于一个集成管理为主要优势的技术来说,整合特点的失散又能使技术保留多少价值呢?
行业壁垒难破 市场利润分散
恐怕对物联网充满期待的朋友都会想过。物联网的"物联"在连什么?是不同领域服务的物联。是一种将不同服务功能的有效整合。但是在这种整合中,有时候利益的分配也是关系着整合的一种效率。对于传统的行业服务来说,往往是纵向的,一种讲求专业纵深的一种技术的发展。而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来说,则更多的是一种横向的协作。当然在这种协作当中,破除不同行业的壁垒是一件必须但并不容易的一件事。尤其在当前我国信息化水平的普及率还比较低,而各行业垄断势头依然明显的情况下,破除利润和技术的壁垒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政府宏观引导 细节实施仍要把控
去年,随着物联网"十二五"规划的出台,可以说是从国家的层面给物联网产业的发展稳定了基调。这对于物联网的发展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促进。不过,从当前的市场参与者的情况来看,我国目前正在处于物联网发展的一个潜力阶段,但是这个潜力阶段的发展中,单纯依靠一个国家级的宏观调控条例来促进产业的发展,就目前来说显然是有些飘渺的。
而对于国家方面的支持,首先是要进行完善的规范指引。由于物联网是一个多设备,多网络,多应用,多融合的一套大型管理系统。因此,虽然是同一台设备,但是它的应用标准可能就会与传统的设备标准大不相同。所以,这种标准的出台,不但可以完善设备的质量,同时对于物联网的融合性的提升,减少成本投入,减少浪费以及提升安全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就是国家对于物联网管理的统一与建设。此前提到过,物联网工程是一个浩大的,很费资金的综合管理设备。它的实现将会很大的便利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但是它的实现与被认可,却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因此,这就需要国家先基础后商业,先民生后盈利的模式来普及民用物联网的应用。以帮助大家更深入的认识这项技术,从而为今后的深入生活打下意识基础。
总的来说,目前物联网更似我们生活中的一颗启明星。它是我们生活中美好愿望的一个主要的寄托。也是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当然,在发展中我们仍要看到其中的差距和问题,以求稳扎稳打的发展,从而真正实现"集体力量大"的物联价值,而非一块华而不实的豆腐渣。